庄河建设大桥施工控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概述 | 第10-14页 |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受力特点 | 第10-11页 |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 第11-14页 |
·庄河建设大桥工程概况 | 第14-16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2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施工控制 | 第17-26页 |
·桥梁施工控制的重要性 | 第17-18页 |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施工控制的内容 | 第18-20页 |
·变形控制 | 第18-19页 |
·应力控制 | 第19-20页 |
·稳定控制 | 第20页 |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施工控制的方法 | 第20-23页 |
·几何形态监测 | 第20-21页 |
·结构截面的应力监测 | 第21-22页 |
·索力监测 | 第22-23页 |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施工控制的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结构参数 | 第23-24页 |
·施工工艺 | 第24页 |
·施工监测 | 第24-25页 |
·结构分析计算模型 | 第25页 |
·温度变化 | 第25页 |
·材料的收缩、徐变 | 第25页 |
·施工管理 | 第25-26页 |
3 庄河建设大桥施工控制仿真计算 | 第26-47页 |
·仿真计算的内容 | 第26页 |
·仿真计算的方法 | 第26-29页 |
·倒装分析法 | 第27-28页 |
·倒拆-正装迭代法 | 第28页 |
·正装迭代法 | 第28-29页 |
·庄河建设大桥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模型简化 | 第29页 |
·索单元 | 第29-30页 |
·梁单元 | 第30页 |
·刚臂单元 | 第30-32页 |
·支架单元 | 第32页 |
·庄河建设大桥成桥状态计算复核 | 第32-36页 |
·计算模型与参数 | 第32-33页 |
·成桥状态复核计算 | 第33-36页 |
·活荷载作用下主梁内力与位移 | 第36-37页 |
·温度荷载作用下主梁内力 | 第37-39页 |
·收缩徐变的影响 | 第39-46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计算模式 | 第39-42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分析 | 第42-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4 庄河建设大桥缆索系统张拉控制 | 第47-64页 |
·庄河建设大桥缆索系统张拉控制内容与要点 | 第47页 |
·庄河建设大桥缆索系统张拉控制的内容 | 第47页 |
·庄河建设大桥缆索系统张拉控制的要点 | 第47页 |
·空缆线形选择 | 第47-50页 |
·背缆张拉控制 | 第50-52页 |
·吊杆和斜拉索张拉控制 | 第52-59页 |
·吊杆和斜拉索张拉方案 | 第52-53页 |
·吊杆第一轮张拉 | 第53-54页 |
·斜拉索张拉 | 第54-57页 |
·吊杆第二轮张拉 | 第57-59页 |
·成桥后索力调整计算 | 第59-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5 大跨度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施工初探 | 第64-73页 |
·大跨度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施工方法 | 第64-69页 |
·金州海湾大桥方案设计简介 | 第64-66页 |
·金州海湾大桥施工方案初探 | 第66-69页 |
·临时锚固系统 | 第69-71页 |
·体系转换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