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岩石高边坡研究历史评述 | 第12-13页 |
·高边坡稳定分析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高边坡稳定分析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 第18-30页 |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19页 |
·地层岩性 | 第19-20页 |
·地质构造特征 | 第20-25页 |
·褶皱 | 第20-21页 |
·断层及其活动性 | 第21-23页 |
·裂隙 | 第23-25页 |
·地貌及新构造运动 | 第25-27页 |
·地貌 | 第25页 |
·新构造运动及河谷发育史 | 第25-27页 |
·地震 | 第27-28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8-30页 |
第3章 高陡斜坡岩体结构特征及岩体力学特性研究 | 第30-51页 |
·斜坡岩性组合特征 | 第30-36页 |
·斜坡岩体结构特征 | 第36-44页 |
·岩体结构面的基本特征 | 第36-40页 |
·结构面分类 | 第40-43页 |
·岩体结构类型 | 第43-44页 |
·斜坡岩体力学特性 | 第44-51页 |
·岩石变形特性 | 第44-48页 |
·岩石强度特性 | 第48-51页 |
第4章 高陡斜坡岩体变形破坏现象及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 第51-62页 |
·斜坡已有变形破坏特征 | 第51-55页 |
·层间滑移 | 第51-52页 |
·危岩体及块体 | 第52-55页 |
·斜坡变形破坏模式的判定 | 第55-62页 |
·平推式滑动破坏模式 | 第55-58页 |
·危岩体岩柱倾倒破坏模式 | 第58-62页 |
第5章 廖家坪高陡斜坡稳定性评价 | 第62-71页 |
·高陡斜坡整体稳定性评价 | 第62-64页 |
·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 第64-70页 |
·抗滑稳定性计算 | 第66-67页 |
·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 第67-70页 |
·稳定性分析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高陡斜坡倾倒失稳数值模拟分析 | 第71-85页 |
·离散单元法基本原理 | 第71-72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72-73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3-82页 |
·防治措施及建议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