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梁桥的减隔震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桥梁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和设计理论的发展 | 第12-14页 |
| ·分析方法的发展 | 第13页 |
| ·设计理念的发展 | 第13-14页 |
| ·结构振动控制的发展 | 第14-17页 |
| ·主动控制 | 第15页 |
| ·被动控制 | 第15-16页 |
| ·混合控制 | 第16-17页 |
| ·曲线桥梁地震反应研究现状及设计现状 | 第17-1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 ·曲线梁桥的结构特点 | 第18-19页 |
| ·曲线梁桥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减隔震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 第23-39页 |
| ·隔震的原理及常见装置 | 第23-28页 |
| ·隔震机理 | 第23-24页 |
| ·隔震方法与常规方法的比较 | 第24-25页 |
| ·隔震常用装置 | 第25-28页 |
| ·隔震设计的常用方法 | 第28-34页 |
| ·概念设计—隔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29-31页 |
| ·数值设计—隔震桥梁的设计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 ·细部构造设计—影响隔震效果的重要因素 | 第33-34页 |
| ·隔震设计的影响参数 | 第34-36页 |
| ·各国隔震桥梁的应用现状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基于ANSYS模型的建立 | 第39-49页 |
| ·数值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 ·铅芯橡胶支座的滞回耗能特性和动力参数 | 第40-44页 |
| ·铅芯橡胶支座的特征强度 | 第42页 |
| ·铅芯橡胶支座屈服前后刚度 | 第42-44页 |
| ·结构的模拟方式 | 第44-45页 |
| ·阻尼确定和地震波输入 | 第45-48页 |
| ·阻尼矩阵的形成 | 第45-46页 |
| ·地震荷载的施加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曲线梁桥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49-69页 |
| ·概述 | 第49-50页 |
| ·曲线桥计算图示及地震波的输入方向 | 第50-52页 |
| ·曲率半径的变化对于曲线梁桥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52-55页 |
| ·曲线梁桥的地震响应随曲率的变化 | 第55-66页 |
| ·关于地震波的输入方向 | 第55-56页 |
| ·曲线梁桥地震响应随曲率的变化规律 | 第56-61页 |
| ·桥墩横向地震力计算分析 | 第61-64页 |
| ·不同地震波对曲线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 第五章 铅芯橡胶支座动力参数的研究 | 第69-79页 |
| ·选定屈服剪力和屈服前刚度,变化屈服后刚度 | 第69-74页 |
| ·确定相关参数 | 第69-70页 |
| ·动力时程分析计算结果 | 第70-74页 |
| ·选定屈服剪力和屈服后刚度,变化屈服前刚度 | 第74-77页 |
| ·模态分析 | 第74页 |
| ·动力时程分析计算结果 | 第74-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