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2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1-42页 |
·引言 | 第21-24页 |
·炭微球简介 | 第24-27页 |
·炭微球的性质 | 第24页 |
·炭微球的分类 | 第24-25页 |
·炭微球的应用 | 第25-26页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 | 第26-27页 |
·高分子基炭微球的制备 | 第27-30页 |
·酚醛树脂基炭微球的制备 | 第28-29页 |
·糠醛树脂基炭微球的制备 | 第29页 |
·其他热固性树脂基炭微球的制备 | 第29页 |
·热塑性树脂基炭微球的制备 | 第29-30页 |
·其他前驱体基炭微球的制备 | 第30-34页 |
·低分子有机物基炭微球的制备 | 第30-31页 |
·沥青基炭微球的制备 | 第31-33页 |
·乳化法 | 第31页 |
·悬浮法 | 第31-32页 |
·缩聚法 | 第32-33页 |
·煤基炭微球的制备 | 第33-34页 |
·聚苯乙烯微球简介 | 第34-40页 |
·聚合物微球简介 | 第34-37页 |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 第37-39页 |
·聚苯乙烯微球的热固化 | 第39-40页 |
·论文选题的依据和主要内容 | 第40-42页 |
·论文选题的依据 | 第40-41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1-42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42-54页 |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实验所用仪器 | 第42-44页 |
·加热系统 | 第42-43页 |
·搅拌分散系统 | 第43页 |
·炭化与石墨化 | 第43-44页 |
·电极的制备及模拟电池的组装 | 第44-45页 |
·惰性气氛系统(手套箱) | 第44-45页 |
·电极的制备和模拟电池的组装 | 第45页 |
·测试及表征 | 第45-49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N) | 第45-46页 |
·X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46-47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7页 |
·热重-差热分析(TG—DSC) | 第47页 |
·红外分析(IR) | 第47-48页 |
·拉曼光谱(Roman Spectra) | 第48页 |
·循环充放电测试 | 第48页 |
·交流阻抗测试(AC impedance spectra) | 第48-49页 |
·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 | 第49-52页 |
·机械搅拌法制备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 第49-50页 |
·分散聚合法(一)制备聚苯乙烯/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 第50-51页 |
·分散聚合法(二)制备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微球 | 第51-52页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52-54页 |
第3章 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制备聚苯乙烯基炭微球 | 第54-83页 |
·三氯化铝的加入对炭化收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机械化学法制备交联聚苯乙烯颗粒 | 第56-59页 |
·固相滴加法制备中空炭微球 | 第59-66页 |
·不同阶段样品形貌变化的研究 | 第60-64页 |
·不同阶段样品热性能的研究 | 第64-66页 |
·不同阶段样品结构变化的研究 | 第66页 |
·液相浓差法制备实心炭微球 | 第66-72页 |
·超声处理的影响 | 第68-70页 |
·氧化处理的影响 | 第70-71页 |
·不同阶段样品结构的变化 | 第71-72页 |
·气相交联法制备炭微球 | 第72-77页 |
·高温气相交联 | 第72-75页 |
·低温气相交联 | 第75-77页 |
·机理研究 | 第77-82页 |
·三氯化铝在聚苯乙烯炭化过程中的TG-DSC模拟实验 | 第77-79页 |
·样品在交联前后的红外分析 | 第79-80页 |
·可能的交联反应机理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第4章 二乙烯基苯为共聚单体制备聚苯乙烯基炭微球 | 第83-115页 |
·二乙烯基苯为共聚单体制备交联聚苯乙烯微球(CPS) | 第83-84页 |
·DVB添加量对交联聚苯乙烯(CPS)微球的影响 | 第84-91页 |
·DVB添加量对CPS外观形貌的影响 | 第84-88页 |
·DVB添加量对交联聚合物热性能的影响 | 第88-89页 |
·DVB添加量对CPS结构的影响 | 第89-90页 |
·配方不同对PS的影响 | 第90-91页 |
·氧化处理对CPS微球的影响 | 第91-101页 |
·氧化处理对PDVB微球球形保持的影响 | 第91-93页 |
·氧化处理条件对PDVB微球形貌的影响 | 第93-95页 |
·氧化处理对PDVB炭化收率的影响 | 第95-96页 |
·氧化处理对不同DVB添加量CPS微球的影响 | 第96-101页 |
·氧化处理对不同DVB添加量CPS形貌保持的影响 | 第96-98页 |
·氧化处理条件对不同DVB添加量CPS的影响 | 第98-101页 |
·从DSC及红外测试研究氧化机理 | 第101-114页 |
·引发剂的浓度对PDVB微球的影响 | 第101-104页 |
·不同气氛下PDVB的TG-DSC研究 | 第104-106页 |
·氧气气氛下不同DVB添加量CPS样品的TG-DSC研究 | 第106-107页 |
·不同阶段PDVB的IR研究 | 第107-109页 |
·氧化处理对不同DVB添加量CPS微球IR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结构研究 | 第112-113页 |
·可能的氧化交联反应机理 | 第113-114页 |
·结论 | 第114-115页 |
第5章 聚苯乙烯基炭微球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115-129页 |
·DVB添加量对聚苯乙烯基炭微球石墨化后形貌影响的研究 | 第115-119页 |
·DVB添加量对交联聚苯乙烯基炭微球结构的影响 | 第119-124页 |
·不同DVB添加量的聚苯乙烯基炭微球的XRD谱图研究 | 第119-120页 |
·DVB添加量对聚苯乙烯基炭微球石墨化程度的影响 | 第120-124页 |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 第124-128页 |
·DVB添加量对炭微球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DVB添加量对石墨化炭负极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结论 | 第128-129页 |
第6章 PVC基炭微球及包覆炭微球的研究 | 第129-137页 |
·氧化改性处理制备PVC基炭微球 | 第129-133页 |
·不同阶段微球的外观形态研究 | 第129-130页 |
·改性处理对PVC微球热性能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炭化后及石墨化后PVC的结构变化 | 第131-132页 |
·石墨化PVC基炭微球的电化学性能 | 第132-133页 |
·聚二乙烯苯包覆纳米硅粉、纳米二氧化硅和聚苯乙烯包覆二氧化锡微球的制备 | 第133-136页 |
·、聚二乙烯苯包覆纳米硅粉和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实验 | 第133-135页 |
·聚苯乙烯包覆二氧化锡颗粒的制备 | 第135-136页 |
·结论 | 第136-137页 |
结论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48-149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49-151页 |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