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导论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冲击与挑战:数字化技术对著作权保护的影响 | 第16-42页 |
第一节 著作权法律制度概述 | 第16-32页 |
一、著作权的内涵诠释 | 第16-18页 |
二、著作权的产生及制度沿革 | 第18-19页 |
三、著作权的保护对象及其内容 | 第19-25页 |
四、著作权的限制 | 第25-30页 |
五、著作权的性质及价值取向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数字化技术:著作权保护的挑战 | 第32-35页 |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 第35-42页 |
一、发案总量多 | 第36-37页 |
二、发案领域广 | 第37-38页 |
三、犯罪主体技术水平较高 | 第38页 |
四、犯罪目的多样化 | 第38页 |
五、作案手段多样 | 第38-39页 |
六、社会危害大 | 第39-40页 |
七、案件处理不够理想 | 第40-42页 |
第二章 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经济学分析 | 第42-56页 |
第一节 著作权刑法保护边界的划定 | 第42-47页 |
一、从知识产品的法律属性及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来看 | 第43-44页 |
二、从制度创新的运行机制来看 | 第44-45页 |
三、从利益衡平的要求来看 | 第45-47页 |
第二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47-51页 |
第三节 著作权违法犯罪的防制对策 | 第51-56页 |
一、促进产权交易的合作博弈实现 | 第51-52页 |
二、科学设定侵权行为成本的结构及额度 | 第52-54页 |
三、提高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被追究率,保障被害人的利益 | 第54页 |
四、缩短侵权行为的震荡周期,降低司法机关的究责成本 | 第54-56页 |
第三章 变革与启示:数字化环境下著作权刑法保护之演进 | 第56-87页 |
第一节 著作权的国际刑法保护 | 第56-62页 |
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著作权国际公约 | 第56-59页 |
二、《TRIPS协议》 | 第59-60页 |
三、几个地区性的国际条约 | 第60-62页 |
四、国际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 第62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著作权的刑法保护 | 第62-66页 |
一、英国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 第62-64页 |
二、美国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 第64-66页 |
第三节 大陆法系国家著作权的刑法保护 | 第66-72页 |
一、德国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 第66-67页 |
二、法国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 第67-70页 |
三、日本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 第70-71页 |
四、意大利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 第71-72页 |
第四节 我国大陆著作权的刑法保护 | 第72-74页 |
第五节 我国港澳台地区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 第74-81页 |
一、香港特区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 第74-77页 |
二、澳门特区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 第77-78页 |
三、台湾地区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 第78-81页 |
第六节 中外著作权刑事立法保护之总体比较 | 第81-87页 |
一、立法观念之异同 | 第81-82页 |
二、保护范围之异同 | 第82-84页 |
三、构成要件之异同 | 第84-85页 |
四、刑罚设置之异同 | 第85-87页 |
第四章 解析与比较:中国现行著作权犯罪的刑法适用 | 第87-120页 |
第一节 解读:我国著作权犯罪构成中的争议问题 | 第87-104页 |
一、关于犯罪客体 | 第87-89页 |
二、关于犯罪对象 | 第89-93页 |
三、关于犯罪客观方面 | 第93-99页 |
四、关于犯罪主体 | 第99-101页 |
五、关于犯罪的主观要件 | 第101-104页 |
第二节 我国著作权犯罪司法适用中的若干问题 | 第104-118页 |
一、罪与非罪 | 第104-109页 |
二、此罪与彼罪 | 第109-112页 |
三、一罪与数罪 | 第112-113页 |
四、共同犯罪 | 第113-118页 |
第三节 我国著作权犯罪的刑事责任 | 第118-120页 |
一、侵犯著作权罪的刑罚 | 第118页 |
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刑罚 | 第118-120页 |
第五章 反思与重构:数字化环境下中国著作权刑法保护的发展走向 | 第120-133页 |
第一节 转变价值取向:从公共利益到私人权利 | 第120-121页 |
第二节 完善立法模式:结合型模式的打造 | 第121-123页 |
第三节 拓展保护范围:罪种的调整和内容的扩充 | 第123-125页 |
第四节 调整归责要件:犯罪目的的放弃与罪量的修改 | 第125-128页 |
第五节 变革刑罚体系:自由刑中心主义的改良 | 第128-130页 |
第六节 倡扬法律正义:被害人救济措施的补位 | 第130-133页 |
结语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