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 | 第9-21页 |
(一) 自然人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的犯罪主体 | 第9-17页 |
1.挪用人 | 第9-13页 |
2.使用人 | 第13-16页 |
3.第三人 | 第16-17页 |
(二) 单位挪用公款犯罪的共同犯罪主体 | 第17-21页 |
1.单位不能成为挪用公款犯罪的共同犯罪主体,但可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 | 第17-19页 |
2.应规定挪用公款的单位犯罪 | 第19-21页 |
二、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 | 第21-27页 |
(一) 挪用公款罪的客观要件 | 第21-23页 |
(二) 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 | 第23-27页 |
1.共同的实行行为 | 第23-24页 |
2.共犯之间的分工行为 | 第24-27页 |
三、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 第27-35页 |
(一) 主观故意的内容 | 第27-28页 |
1.共同犯罪故意 | 第27页 |
2.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的犯罪故意 | 第27-28页 |
(二) 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的认识错误 | 第28-31页 |
1.挪用人与使用人的使用目的不一致的认定 | 第28-30页 |
2.挪用人对使用人的与自己不一致的公款用途事后追认行为的认定 | 第30-31页 |
3.挪用人与使用人对公款用途没有明确议定的行为的认定 | 第31页 |
(三) 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 | 第31-35页 |
1.同一犯罪性质中数额的实行过限的认定 | 第31-32页 |
2.过限行为构成不同性质的犯罪的认定 | 第32-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