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部分 共同受贿犯罪的基本理论 | 第9-16页 |
一、共同受贿犯罪的内涵界定 | 第9页 |
二、共同受贿犯罪的基本特征 | 第9-11页 |
(一) 犯罪主体的特殊性 | 第9-10页 |
(二) 犯罪故意的贯通性 | 第10-11页 |
(三) 犯罪行为的共同性 | 第11页 |
三、无身份之人可否成为受贿犯罪的共同正犯 | 第11-16页 |
(一) 相关立法例和不同理论观点 | 第12-13页 |
(二) 笔者观点 | 第13-16页 |
第二部分 国家工作人员与亲属共同受贿问题研究 | 第16-23页 |
一、国家工作人员与家属共同受贿犯罪的特点 | 第16-17页 |
(一) 关系密切性 | 第16页 |
(二) 经济整体性 | 第16-17页 |
(三) 活动隐蔽性 | 第17页 |
二、国家工作人员与亲属共同受贿的类型 | 第17-18页 |
(一) 从在共同受贿犯罪中的分工来看 | 第17页 |
(二) 从主从犯关系来看 | 第17-18页 |
(三) 从合作方式来看 | 第18页 |
三、国家工作人员与亲属共同受贿的常见情形 | 第18-19页 |
四、几种特殊情形的认定 | 第19-22页 |
五、“家庭型”受贿案件侦查中可否运用“推定证据制度 | 第22-23页 |
第三部分 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共同受贿问题研究 | 第23-27页 |
一、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共同受贿行为的定性争议 | 第23-24页 |
(一) 分别定罪说 | 第23页 |
(二) 主犯决定说 | 第23-24页 |
(三) 实行犯决定说 | 第24页 |
(三) 实行犯决定说 | 第24页 |
(四) 从一重处断说 | 第24页 |
二、笔者的评析及观点 | 第24-27页 |
(一) 评析 | 第24-25页 |
(二) 笔者的观点 | 第25-27页 |
第四部分 单位参与的共同受贿犯罪问题研究 | 第27-34页 |
一、关于单位能否作为共同犯罪主体的问题 | 第27-29页 |
(一) 单位能否作为共同犯罪主体的争议 | 第27页 |
(二) 笔者观点 | 第27-29页 |
二、单位参与的共同受贿犯罪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 第29-30页 |
(一) 单位参与的共同受贿犯罪的特征 | 第29页 |
(二) 单位参与的共同受贿犯罪的表现形式 | 第29-30页 |
三、单位内部的自然人可否与单位构成受贿犯罪的共同犯罪 | 第30-31页 |
四、单位参与的共同受贿行为之定性 | 第31-34页 |
(一) 主要观点 | 第31-32页 |
(二) 笔者观点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