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修辞化评点探讨--以金评《水浒传》、《西厢记》为考察对象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金圣叹评点生涯和金评接受史 | 第9-23页 |
·金圣叹评点生涯 | 第9-11页 |
·金评接受史 | 第11-23页 |
·道德话语期(明末至清代) | 第12-15页 |
·启蒙话语期(近现代) | 第15-18页 |
·革命话语期(建国十七年及文革) | 第18-20页 |
·多元话语期(新时期)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金圣叹的修辞化评点方法 | 第23-39页 |
·比圣评点手法 | 第23-27页 |
·"圣(聖)"字文化信息 | 第23-24页 |
·比圣手法的表现 | 第24-25页 |
·比圣手法和文本间性 | 第25-27页 |
·细读评点法 | 第27-29页 |
·才子评点模式 | 第29-39页 |
·才子模式的内涵 | 第30-31页 |
·才子模式的三大功能 | 第31-37页 |
·预期读者:锦绣才子 | 第37-39页 |
第3章 金圣叹修辞化评点中的两种话语系统 | 第39-46页 |
·金评民本和君本话语系统的矛盾与统一 | 第39-42页 |
·民本和君本话语系统的矛盾 | 第39-40页 |
·民本和君本话语系统的统一 | 第40-42页 |
·金评言志和载道话语系统的对立与共生 | 第42-46页 |
第4章 金圣叹修辞化评点与文化语境 | 第46-58页 |
·主情思潮与金评崇情的文化承续 | 第46-49页 |
·金圣叹修辞化评点的语境:主情思潮 | 第46-47页 |
·金评对主情思潮的文化承续 | 第47-49页 |
·史官文化与金评政治诉求的文化根源 | 第49-53页 |
·通俗文体和史官文化的渊源 | 第49-50页 |
·评点:金圣叹政治诉求变相实现之道 | 第50-53页 |
·佛道思想与金评"梦境结尾"的文化内涵 | 第53-58页 |
·佛道的梦幻资源 | 第53-54页 |
·金圣叹修辞化评点之梦幻 | 第54-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金圣叹及金评研究专著、论文 | 第59-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