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品”的理论溯源 | 第10-17页 |
·“品”的文字学意义 | 第10-11页 |
·“品”的哲学思想背景 | 第11-12页 |
·“品”植根于中华饮食文化的土壤中 | 第12-15页 |
·“品”产生于魏晋两朝人物品藻之风 | 第15-17页 |
二中国传统书画批评“品”论特征及其评价 | 第17-34页 |
·“品”的方法论特征 | 第17-21页 |
·“品”的标准论特征 | 第21-27页 |
·神品 | 第23-25页 |
·妙品 | 第25-26页 |
·能品 | 第26-27页 |
·“品”的人格论特征 | 第27-30页 |
·中国传统书画批评“品”论的评价 | 第30-34页 |
三中国传统书画批评“品”论的当代艺术批评意义阐释 | 第34-38页 |
·对我国当代艺术批评经典意义的启示 | 第35-36页 |
·对构建当代艺术评价机制的意义 | 第36-37页 |
·对当代艺术家的主体精神的启示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