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4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4-66页 |
第一章 A/E 病原性大肠杆菌概述 | 第14-30页 |
第二章 A/E 大肠杆菌 LEE 致病岛研究进展 | 第30-40页 |
第三章 革兰氏阴性菌 III 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 | 第40-52页 |
第四章 大肠杆菌 O157 疫苗研究进展 | 第52-66页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66-110页 |
第一章 大肠杆菌 O157 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66-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2 结果 | 第68-71页 |
3 讨论 | 第71-74页 |
4 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二章 大肠杆菌 O157 原噬菌体消除菌株的鉴定及整合位点分析 | 第76-8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7-79页 |
2 结果 | 第79-82页 |
3 讨论 | 第82-83页 |
4 小结 | 第83-86页 |
第三章 大肠杆菌 O157 重组弱毒菌株的构建 | 第86-9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7-91页 |
2 结果 | 第91-94页 |
3 讨论 | 第94-97页 |
4 小结 | 第97-98页 |
第四章 大肠杆菌 O157 重组弱毒菌株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的研究 | 第98-11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8-100页 |
2 结果 | 第100-104页 |
3 讨论 | 第104-108页 |
4 小结 | 第108-110页 |
结论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26-127页 |
中文摘要 | 第127-13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3-138页 |
导师简介 | 第138-139页 |
CURRICULUM VITAE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