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回顾 | 第13-52页 |
第一节 肝移植的现状与进展 | 第13-30页 |
一、肝移植的现状 | 第13-14页 |
二、肝移植进展(Advances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 第14-30页 |
第二节 大鼠肝移植供体的利用对策 | 第30-31页 |
第三节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 第31-37页 |
一、早期热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32页 |
二、中期热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32-35页 |
三、晚期热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35-37页 |
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保护作用 | 第37页 |
第四节 目前保存供肝常用的方法 | 第37-43页 |
一、UW 液 | 第38页 |
二、Collins 液 | 第38-39页 |
三、histidin-tryptophan-ketoglutarat 保存液 | 第39页 |
四、Celsior 保存液 | 第39-40页 |
五、我国研制的肝移植保存液 | 第40页 |
六、钙离子阻滞剂 | 第40页 |
七、超氧离子/氧自由基清除剂 | 第40-41页 |
八、保存和灌流方法的改进 | 第41-42页 |
九、结语 | 第42-43页 |
第五节 过氧化物模拟酶DHHP6 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 第43-52页 |
一、以血红素为辅基的过氧化物酶 | 第43-44页 |
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 第44-45页 |
三、APX 的酶学特性和作用机制 | 第45-47页 |
四、过氧化物酶模拟物 | 第47-51页 |
五、结语 | 第51-5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52-64页 |
第一节 大鼠肝移植供体模型的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52页 |
二、实验动物的分组和处理 | 第52页 |
三、线粒体的制备 | 第52-53页 |
四、RCR 的检测 | 第53页 |
五、线粒体质子ATP 酶活性的检测 | 第53页 |
六、血气分析、肝功能检测和细胞因子测定 | 第53页 |
七、病理组织学改变 | 第53-54页 |
八、统计学分析 | 第54页 |
第二节 过氧化物模拟酶DHHP6 的合成材料与方法 | 第54-58页 |
一、材料 | 第54-55页 |
二、主要仪器 | 第55-56页 |
三、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一) 肽的固相合成 | 第56-57页 |
(二) 检测合成小肽的乙酰化效果 | 第57-58页 |
(三) 酶性质的测定 | 第58页 |
第三节 DHHP6 对肝脏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58-62页 |
一、肝脏细胞定位标记材料和方法 | 第58-59页 |
二、乳鼠肝脏过氧化氢损伤模型的制备及保护方法 | 第59-62页 |
第四节 DHHP6 保存液及肝移植供体模型的制备 | 第62-64页 |
一、DhHP6 保存液的制备 | 第62-63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63-64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64-89页 |
第一节 大鼠肝移植供体模型的活性 | 第64-65页 |
一、线粒体质子ATP 酶活性 | 第64页 |
二、血气分析检测 | 第64页 |
三、血清ALT 及LDH 检测 | 第64页 |
四、细胞因子检测 | 第64页 |
五、病理组织学改变 | 第64-65页 |
第二节 过氧化物模拟酶DHHP-6 的合成及活性 | 第65页 |
一、DhHP6-的合成 | 第65页 |
二、DhHP-6 的酶学性质表征 | 第65页 |
第三节 DHHP-6 对肝脏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65-67页 |
一、肝细胞的光镜动态观察 | 第65页 |
二、肝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65-66页 |
三、细胞周期观察 | 第66页 |
四、LDH 漏出量的检测 | 第66页 |
五、细胞存活率的检测 | 第66-67页 |
六、小结 | 第67页 |
第四节 DHHP-6 对乳鼠肝脏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67-69页 |
一、形态学观察 | 第67-68页 |
二、细胞存活率的检测 | 第68页 |
三、MTT 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 | 第68-69页 |
四、细胞LDH 漏出量的检测 | 第69页 |
第五节 过氧化物模拟酶DHHP-6 保存液对肝移植供体模型的影响 | 第69-71页 |
结果部分 | 第71-8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89-100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17-119页 |
中文摘要 | 第119-124页 |
Abstract | 第124-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