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不同pH水平下两种菌根真菌对紫云英生长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词表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4页
   ·丛枝菌根简介及其生理生化研究概况第10-14页
     ·丛枝菌根(AM)真菌简介第10-11页
     ·丛枝菌根研究进程第11-12页
     ·AM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第12页
     ·丛枝菌根(AM)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第12-14页
   ·生态因素对AM真菌的影响第14-17页
     ·土壤pH对AM真菌的影响第14-15页
     ·土壤水份和氧气对AM真菌的影响第15-16页
     ·土壤肥力对AM真菌的影响第16页
     ·光照条件对AM真菌的影响第16页
     ·温度条件对AM真菌的影响第16-17页
     ·农业生产活动对AM真菌的影响第17页
   ·AM真菌的代谢酶活性的研究第17-18页
     ·琥珀酸脱氢酶(SDH)第17页
     ·碱性磷酸酶(ALP)第17-18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丛枝菌根研究中的应用第18-23页
     ·PCR技术的应用第18-20页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技术第20页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第20-21页
     ·SSCP(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技术第21页
     ·同功酶技术的应用第21-22页
     ·生物信息学第22页
     ·其它相关技术的应用第22-23页
   ·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土壤pH水平对AM真菌与紫云英共生关系的影响第24-34页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土壤第24页
     ·宿主及菌种第24页
     ·盆栽实验设计第24-25页
     ·AM真菌侵染率的测定侵染率测定第25-26页
     ·AM真菌菌丝SDH活性的测定第26页
     ·AM真菌菌丝ALP活性的测定第26-27页
     ·根外菌丝长度的测定第27页
     ·统计分析第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3页
     ·不同pH水平下VA菌根真菌对紫云英生长的影响第27-30页
     ·不同pH水平下VA菌根真菌对紫云英侵染的影响第30-32页
     ·根外菌丝的长度的测量第32-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设计两种AM真菌种特异性引物检测不同pH水平下混合接种时两者的相互作用第34-48页
   ·引言第34-35页
   ·材料与方法第35-40页
     ·供试生物材料及试剂第35页
     ·引物第35页
     ·DNA模板的制备第35-36页
     ·种特异性引物设计流程(图4)第36页
     ·Glomus mosseae和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的nested PCR扩增第36-37页
     ·pBS-T载体及试剂盒组分介绍第37-38页
     ·AT克隆及测序第38-39页
     ·种特异性引物gm1,gig1的设计第39页
     ·种特异性引物gm1,gig1的验证第39页
     ·混合接种每种真菌侵染率M’的测定第39-40页
   ·结果与分析第40-47页
     ·菌落PCR及回收片段的验证第40-41页
     ·引物的设计第41-44页
     ·引物特异性验证第44-46页
     ·小结第46-47页
   ·不同pH水平下两种AM真菌的相互作用第47-48页
讨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平·秩序·效率--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
下一篇:STEP-NC车削数控系统工艺规划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