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褶伞菌论文

分子标记在食用蘑菇主要栽培菌株鉴别中的应用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英文缩写表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 食用蘑菇菌株鉴定方法第12-23页
   ·形态学鉴定第12-13页
   ·同工酶分析第13-14页
   ·核酸分子标记第14-23页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第15-16页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第16-17页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第17-18页
     ·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和转录单位间隔区(IGS)第18-20页
     ·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SCAR)第20页
     ·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SSR)第20-21页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第21-23页
 2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食用蘑菇主要栽培菌株的同工酶分析第24-3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材料第24-26页
     ·菌株第24页
     ·主要试剂第24-25页
     ·培养基第25页
     ·主要仪器第25-26页
   ·方法第26-27页
     ·菌种的活化第26页
     ·电泳样品的制备第26页
     ·电泳条件第26页
     ·同工酶检测第26-27页
     ·培养时间对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第27页
     ·聚类分析第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3页
   ·培养时间对同工酶电泳图谱的影响第27-30页
     ·培养时间对酯酶同工酶的影响第27-28页
     ·培养时问对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第28-30页
   ·不同栽培菌株的同工酶电泳分析第30-31页
     ·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分析第30页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分析第30-31页
   ·同工酶的聚类分析第31-33页
 3 讨论第33-34页
第三章 食用蘑菇主要栽培菌株的ITS和IGS表征分析第34-47页
 1 材料方法第34-37页
   ·材料第34-35页
     ·菌株第34页
     ·引物第34-35页
     ·内切酶第35页
     ·主要试剂第35页
     ·主要仪器第35页
   ·方法第35-37页
     ·菌丝的培养第35页
     ·菌丝体DNA提取第35-36页
     ·DNA浓度测定第36页
     ·PCR反应条件第36-37页
     ·PCR产物电泳检测第37页
     ·PCR产物酶切第37页
     ·酶切产物电泳检测第37页
     ·聚类分析第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45页
   ·PCR产物第37-39页
     ·ITS扩增产物第37-38页
     ·IGS扩增产物第38-39页
   ·酶切产物第39-44页
     ·ITS酶切产物第39-41页
     ·IGS酶切产物第41-44页
   ·酶切产物聚类分析第44-45页
 3 讨论第45-47页
第四章 食用蘑菇主要栽培菌株的ISSR和SRAP表征分析第47-6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材料第47-49页
     ·菌株第47页
     ·引物第47-48页
     ·主要试剂第48页
     ·主要仪器第48-49页
   ·方法第49-50页
     ·菌丝的培养第49页
     ·菌丝体DNA提取第49页
     ·DNA浓度测定第49页
     ·PCR引物的筛选第49页
     ·PCR反应条件优化第49-50页
     ·PCR产物电泳检测第50页
     ·聚类分析第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66页
   ·引物筛选第50-51页
   ·PCR反应条件优化第51-58页
     ·ISSR反应条件优化第51-54页
     ·SRAP反应条件优化第54-58页
   ·聚类分析第58-66页
     ·ISSR扩增第58-61页
     ·ISSR扩增产物聚类分析第61-62页
     ·SRAP扩增第62-64页
     ·SRAP扩增产物聚类分析第64-66页
 3 讨论第66-67页
总结和讨论第67-70页
 1. 总结第67-69页
 2. 讨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录1 供试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子实体照片第78-79页
附录2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赵国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FGFR介导的MAPK信号通路的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