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3页 |
第二章 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方法 | 第23-37页 |
·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 | 第23-25页 |
·Hartree-Fock 方法 | 第23-24页 |
·M?ller-Plesset 方法 | 第24-25页 |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方法 | 第25-27页 |
·自然键轨道理论 | 第27-28页 |
·基组重叠误差和均衡校正法 | 第28页 |
·分子静电势 | 第28-29页 |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方法 | 第29-37页 |
·电子密度关键点 | 第30-31页 |
·零流面和键径 | 第31-32页 |
·键性质 | 第32-33页 |
·原子积分 | 第33-35页 |
·分子生成密度差 | 第35页 |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程序 | 第35-37页 |
第三章 (CH_2)_20, (CH_2)_2S 与双卤分子间卤键的理论研究 | 第37-47页 |
·计算方法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6页 |
·几何构型、频率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能 | 第37-39页 |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 第39-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系列氰化物与双卤分子间卤键的结构与性质 | 第47-61页 |
·计算方法 | 第47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7-59页 |
·构型、频率和相互作用能 | 第47-50页 |
·分子静电势分析 | 第50-53页 |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 第53-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第五章 S···X–Y(X = Cl, Br; Y = F, Cl, Br)卤键的理论研究 | 第61-76页 |
·计算方法 | 第61-6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2-75页 |
·静电势分析 | 第62页 |
·构型、能量和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 第62-70页 |
·电荷转移分析 | 第70-71页 |
·自然键轨道分析 | 第71-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第六章 O···H–Y 及 O···X–Y (X, Y = F, Cl, Br)n-型氢键和卤键的理论研究 | 第76-93页 |
·计算方法 | 第7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76-92页 |
·几何构型、频率和键能 | 第76-83页 |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 第83-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第七章 典型的 π···X–Y 和 π···H–Y (X = Cl, Br; Y = F, Cl, Br) 卤键和氢键的研究 | 第93-112页 |
·计算方法 | 第93-9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4-111页 |
·静电势 | 第94页 |
·构型、频率和能量 | 第94-101页 |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 第101-111页 |
·结论 | 第111-112页 |
第八章 系列氰化物与卤化锂、卤化氢间n-型锂键和氢键的研究 | 第112-127页 |
·计算方法 | 第11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6页 |
·键能与构型分析 | 第112-116页 |
·分子静电势 | 第116页 |
·自然键轨道分析 | 第116-118页 |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 第118-126页 |
·结论 | 第126-127页 |
第九章 呋喃、噻吩与卤化氢、卤化锂间n-型、π-型氢键和锂键的研究 | 第127-148页 |
·计算方法 | 第1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8-147页 |
·平衡构型和相互作用能 | 第128-132页 |
·相互作用距离和红外光谱 | 第132页 |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 第132-142页 |
·自然键轨道分析 | 第142-147页 |
·结论 | 第147-148页 |
结论 | 第148-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78页 |
致谢 | 第178-1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179-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