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抑菌活性物质的种类及其来源 | 第10-15页 |
| ·氨基糖苷类 | 第10-11页 |
| ·大环内酯类 | 第11-12页 |
| ·β-内酰胺类 | 第12-13页 |
| ·多肽类 | 第13-15页 |
| ·抑菌活性物质的用途 | 第15-16页 |
| ·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 第15页 |
| ·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 第15-16页 |
|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16页 |
| ·抑菌活性筛选模型 | 第16-18页 |
| ·在细胞水平上以微生物为靶点的筛选模型 | 第17页 |
| ·在分子水平上以基因为靶点的筛选模型 | 第17-18页 |
| ·枯草芽孢杆菌抑菌产物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 ·课题研究总体方案 | 第20-22页 |
| 第2章 Bacillus subtilis pda0426 筛选及鉴定 | 第22-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活性菌株的来源 | 第23页 |
| ·活性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 第23页 |
| ·活性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3-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8页 |
| ·活性菌株的来源 | 第24-25页 |
| ·活性菌株pda0426 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 第25-26页 |
| ·活性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结果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3章 Bacillus subtilis pda0426 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及产物粗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30-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5页 |
| ·Bacillus subtilis pda0426 菌株培养基组成的初步优化 | 第31-32页 |
| ·Bacillus subtilis pda0426 菌株培养条件的初步优化 | 第32页 |
| ·Bacillus subtilis pda0426 菌株产物粗分离方法的优化 | 第32-35页 |
| ·实验结果 | 第35-41页 |
| ·培养基组成的确定 | 第35-36页 |
| ·Bacillus subtilis pda0426 菌株培养条件的初步优化 | 第36-38页 |
| ·Bacillus subtilis pda0426 菌株产物粗分离方法的优化 | 第38-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 第4章 抑菌活性产物的分离及结构表征 | 第44-6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 ·培养基 | 第44页 |
| ·菌株 | 第44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 ·柱层析系统及显色剂 | 第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53页 |
| ·LH-20 凝胶柱层析对活性组分的分离与精制 | 第45-49页 |
| ·C-18 反相柱层析对发酵液中活性组分的分离与精制 | 第49-53页 |
| ·活性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53页 |
| ·实验结果 | 第53-66页 |
| ·LH-20 凝胶柱层析对活性组分的分离与精制 | 第53-58页 |
| ·C-18 反相柱层析对发酵液中活性组分的分离与精制 | 第58-63页 |
| ·分离到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63-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第5章 活性产物的活性研究 | 第68-74页 |
| ·实验材料 | 第68-69页 |
| ·菌株 | 第68页 |
| ·细胞株 | 第68页 |
| ·培养基 | 第68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68-69页 |
| ·实验方法 | 第69-71页 |
| ·粗分离活性组分的抑菌谱 | 第69页 |
| ·化合物对供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 第69-70页 |
| ·化合物对几株细胞瘤株的抑制活性 | 第70-71页 |
| ·实验结果 | 第71-72页 |
| ·粗分离活性组分的抑菌谱 | 第71页 |
| ·化合物对供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 第71-72页 |
| ·化合物对细胞瘤株的抑制活性 | 第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 ·全文总结 | 第74页 |
| ·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2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2-84页 |
| 附录 | 第84-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