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前言 | 第11-16页 |
·年画艺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年画产地的分布 | 第13-15页 |
·滩头年画的现状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滩头年画的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6-17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本课题的研究角度 | 第18-19页 |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滩头年画的形成和发展 | 第21-33页 |
·生存的土壤 | 第21-25页 |
·滩头地理位置概况与气候环境 | 第21-22页 |
·滩头镇的历史沿革及人文环境 | 第22-23页 |
·滩头出产的年画材料 | 第23-25页 |
·滩头年画的历史与发展 | 第25-27页 |
·滩头年画形成的文化因素 | 第27-31页 |
·滩头年画与春节民俗 | 第28-29页 |
·滩头年画与楚巫文化 | 第29-30页 |
·滩头年画与梅山文化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滩头年画的题材和种类形式 | 第33-45页 |
·滩头年画的题材内容 | 第33-41页 |
·神像题材年画 | 第33-38页 |
·小说戏曲及故事题材年画 | 第38-41页 |
·吉祥图案题材年画 | 第41页 |
·滩头年画的种类形式 | 第41-44页 |
·门神 | 第41-43页 |
·财神 | 第43页 |
·窗画 | 第43页 |
·门画 | 第43页 |
·墙画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滩头年画的图案艺术特征 | 第45-64页 |
·滩头年画的传统视觉语言符号 | 第45-52页 |
·人物符号 | 第45-49页 |
·动物符号 | 第49-50页 |
·植物符号 | 第50-51页 |
·器物符号 | 第51-52页 |
·装饰纹样 | 第52页 |
·滩头年画的符号特征 | 第52-58页 |
·符号的构成特征 | 第52-57页 |
·符号的组合特征 | 第57-58页 |
·滩头年画的图案构成规律 | 第58-62页 |
·线的规律 | 第58-59页 |
·构图规律 | 第59-62页 |
·装饰规律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滩头年画的色彩构成形式 | 第64-73页 |
·滩头年画的设色基础 | 第64-66页 |
·基本色彩 | 第64页 |
·颜料来源 | 第64-66页 |
·滩头年画中的设色规律 | 第66-69页 |
·色彩量化规律 | 第66-67页 |
·色彩构成规律 | 第67-69页 |
·滩头年画设色的人文内涵 | 第69-71页 |
·“五色”色彩观的影响 | 第69-70页 |
·地域色彩文化的反映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滩头年画与同题材年画之特征比较 | 第73-86页 |
·滩头年画与其它年画中的门神比较 | 第73-77页 |
·与重庆梁平年画中的门神比较 | 第73-74页 |
·与苏州桃花坞年画中的门神比较 | 第74-76页 |
·与广东佛山年画中的门神比较 | 第76-77页 |
·滩头年画的《和气致祥》与苏州桃花坞年画的《一团和气》 | 第77-81页 |
·共同的文化背景 | 第77-80页 |
·艺术形式的差异 | 第80-81页 |
·滩头年画《老鼠娶亲》与其它同题材年画之比较 | 第81-84页 |
·题材内容比较 | 第82-84页 |
·艺术形式比较 | 第84页 |
小结 | 第84-86页 |
结语 | 第86-90页 |
附表一 滩头年画中的传统视觉艺术符号一览表 | 第90-96页 |
附表二 滩头年画中的色彩应用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附录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