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7-11页 |
一、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内涵及理论渊源 | 第11-22页 |
(一) 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特征、类型 | 第11-17页 |
1.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2.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特征 | 第13-14页 |
3.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类型 | 第14-16页 |
4. 与传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区别 | 第16-17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的农民合作经济理论 | 第17-22页 |
1. 马、恩的农民合作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2. 列宁的农民合作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3. 毛泽东、刘少奇的农民合作经济思想 | 第20-22页 |
二、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 第22-31页 |
(一) 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概况 | 第22-28页 |
1.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22-25页 |
2.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与发展的阶段 | 第25-26页 |
3.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一般特点 | 第26-27页 |
4.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27-28页 |
(二) 江苏省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 第28-31页 |
1. 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特点 | 第29页 |
2. 淮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初步成效 | 第29-30页 |
3. 个案研究:淮安市淮阴凌桥米业协会 | 第30-31页 |
三、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 第31-37页 |
(一) 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1. 总体数量少、发展不平衡 | 第31-32页 |
2. 服务领域狭窄、功能有限 | 第32页 |
3. 组织行政色彩较浓 | 第32页 |
4. 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发展壮大 | 第32页 |
5. 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 第32-33页 |
6. 政府的认识不到位和支持力度不够 | 第33页 |
(二) 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3-37页 |
1. 认识上的障碍 | 第33-34页 |
2. 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完善 | 第34页 |
3. 外部制度环境的缺失 | 第34-36页 |
4. 内部制度的缺陷 | 第36-37页 |
四、推进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 第37-44页 |
(一) 发展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 第37-39页 |
1. 促进农业和农村生产发展 | 第38页 |
2.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 第38页 |
3.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 第38页 |
4. 推动农村社区发展 | 第38页 |
5. 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 | 第38-39页 |
(二) 推进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39页 |
1. 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原则 | 第39页 |
2.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 第39页 |
3. 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原则 | 第39页 |
4. 增强自我创新和积累能力原则 | 第39页 |
5. 典型示范原则 | 第39页 |
(三) 推进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 | 第39-44页 |
1. 加强农民合作理论研究和宣传 | 第40页 |
2. 加快立法建设的步伐 | 第40-41页 |
3.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 第41-42页 |
4. 完善组织管理机制 | 第42-43页 |
5. 健全自我发展机制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