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0页 |
四、几点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章 3G业务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 | 第11-21页 |
·3G的相关概念 | 第11-13页 |
·3G业务分类 | 第11-12页 |
·3G用户定义 | 第12-13页 |
·3G业务的特征 | 第13页 |
·3G三种技术标准的介绍 | 第13-14页 |
·CDMA2000 | 第13页 |
·WCDMA | 第13-14页 |
·TD-SCDMA | 第14页 |
·3G业务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第14-17页 |
·国内3G业务的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全球主要国家3G业务的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3G业务与中国电信的企业战略转型 | 第17-21页 |
·转型概念的提出 | 第17页 |
·企业战略转型的内涵与途径 | 第17-18页 |
·对企业转型的认识 | 第18-19页 |
·中国电信与3G业务的必然联系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中国电信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21-35页 |
·宏观环境分析 | 第21-24页 |
·政治因素 | 第21-22页 |
·经济运行状况 | 第22-23页 |
·法律 | 第23-24页 |
·全球化和社会文化 | 第24页 |
·技术环境分析 | 第24-26页 |
·移动网络加速向宽带演进 | 第24-25页 |
·移动与无线技术在演进中走向融合 | 第25页 |
·移动无线业务融合时机成熟 | 第25页 |
·4G技术正式启动 | 第25-26页 |
·IP化进程提速网络融合 | 第26页 |
·全球电信业发展趋势 | 第26-28页 |
·产业政策(行业监管)发展趋势 | 第27页 |
·电信网络技术及商用发展趋势 | 第27页 |
·电信市场客户需求市场发展趋势 | 第27-28页 |
·国内通信市场的总量和行业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中国电信开展移动业务的竞争环境分析 | 第30-32页 |
·现有竞争者和潜在进入者 | 第31页 |
·替代产品 | 第31页 |
·供应商 | 第31页 |
·买方 | 第31-32页 |
·中国电信发展移动业务的 SWOT分析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中国电信发展3G移动业务的战略:固定与移动融合(FMC)战略 | 第35-45页 |
·FMC固定(Fix)与移动(Mobile)的融合 Convergence)概述 | 第35-38页 |
·概念 | 第35-36页 |
·内容 | 第36-37页 |
·实现方式 | 第37-38页 |
·全球 FMC战略的实施 | 第38-39页 |
·中国电信实施 FMC战略必要性 | 第39-41页 |
·市场发展的需要 | 第39页 |
·全业务经营的需要 | 第39-40页 |
·市场竞争的需要 | 第40页 |
·多元化通信的需要 | 第40页 |
·从技术角度看 | 第40-41页 |
·中国电信实施 FMC战略独特性和可行性 | 第41页 |
·中国电信的 EMC融合战略与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战略的关系 | 第41-42页 |
·中国电信的FMC融合战略可能面临的风险、障碍 | 第42-43页 |
·中国电信的FMC融合战略成功的前提、核心和关键 | 第43-45页 |
·FMC成功的前提:积极实施运营创新 | 第43-44页 |
·FMC成功的核心:牢固树立客户导向的理念 | 第44页 |
·FMC成功的关键:依靠产业链合作的推动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中国电信经营移动业务的竞争战略及实施 | 第45-53页 |
·市场定位策略 | 第45-46页 |
·成本领先策略 | 第46-47页 |
·差异化策略 | 第47-48页 |
·品牌策略 | 第48-50页 |
·增值业务开发策略 | 第50-51页 |
·竞合策略 | 第51-53页 |
第五章 苏州电信经营3G移动业务的市场策略和可以提前准备的工作建议 | 第53-59页 |
·市场策略 | 第53-55页 |
·市场细分,完善客户品牌战略 | 第53-54页 |
·全方位的渠道体系 | 第54页 |
·终端定制和流通谋求统一 | 第54-55页 |
·产品策略 | 第55-56页 |
·对个人客户 | 第55页 |
·对住宅用户 | 第55页 |
·对政企客户 | 第55-56页 |
·运营策略 | 第56-59页 |
·运营模式要以体验为中心 | 第56-57页 |
·坚持共赢、掌控资源、开拓新领域 | 第57页 |
·运营支撑系统 | 第57-58页 |
·人才和资金储备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