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1页 |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简述 | 第9-10页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简述 | 第10-14页 |
·商业银行"走出去"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商业银行"走出去"的组织形式 | 第12-14页 |
·商业银行"走出去"理论梳理 | 第14-18页 |
·企业"走出去"理论概述 | 第14-15页 |
·商业银行"走出去"理论梳理 | 第15-18页 |
·本文研究对象与框架结构 | 第18-21页 |
·研究对象:国有商业银行 | 第18-20页 |
·框架结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战略的发展 | 第21-31页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战略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的特点 | 第22-26页 |
·境外机构资产与税前利润逐年增加,但总量水平与国内机构差距仍然很大 | 第22-23页 |
·五家银行"走出去"整体水平差异较大,境外机构地理分布亦不均匀 | 第23-24页 |
·境外机构业务范围单一,主要业务在境外仍未形成规模 | 第24-25页 |
·境外分支机构不足以使得国外代理行发挥重要作用,跨国并购成为新趋势 | 第25-26页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的必要性分析 | 第26-31页 |
·顺应金融全球化发展整体趋势的需要 | 第27页 |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27-28页 |
·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有力保障 | 第28-29页 |
·提高自身利润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困境分析 | 第31-40页 |
·外部环境限制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 | 第31-37页 |
·东道国市场准入规则限制 | 第31-36页 |
·各国金融监管体制差异限制 | 第36页 |
·政治考虑限制 | 第36-37页 |
·自身缺陷制约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 | 第37-40页 |
·国内银行业长期分业经营现状导致竞争乏力 | 第37页 |
·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组织形式仍需改善 | 第37-38页 |
·新资本协议尚未实施,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 第38页 |
·创新能力与国外银行差距较大 | 第38-39页 |
·高水平从业人员匮乏,服务理念落后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的经验借鉴 | 第40-52页 |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走出去"发展历程 | 第40-43页 |
·以英国银行业跨国发展为代表的近代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国际扩张 | 第40-41页 |
·受战争影响的现代发达国家银行业国际扩张 | 第41页 |
·百花齐放的当代发达国家银行业国际扩张 | 第41-43页 |
·新加坡商业银行"走出去"经验借鉴 | 第43-47页 |
·星展银行、大华银行、华侨银行简介 | 第43-44页 |
·新加坡商业银行"走出去"特点分析 | 第44-47页 |
·跨国银行发展实例——汇丰银行全球扩张概述 | 第47-50页 |
·汇丰银行全球扩张历程 | 第47-49页 |
·汇丰银行全球扩张的特点 | 第49-50页 |
·国外商业银行"走出去"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的启示 | 第50-52页 |
·选择适当路径开展国际经营 | 第50页 |
·银行"走出去"与企业"走出去"协调配合 | 第50页 |
·金融体制改革在本国银行"走出去"时起到重要作用 | 第50-51页 |
·一国经济实力决定一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成果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战略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 第52-59页 |
·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战略路径选择 | 第52-55页 |
·方式选择上以银行收购兼并为主 | 第52-53页 |
·区位选择上以亚洲为主,兼顾国际金融中心与跟我国经贸往来频繁的国家 | 第53-54页 |
·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实施"走出去"战略 | 第54-55页 |
·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增强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竞争能力 | 第55-57页 |
·加大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力度 | 第57页 |
·为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