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研究方法、工作方法论文--运输管理自动化论文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建模及验证方法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3-2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综述第15-23页
        1.2.1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5-21页
        1.2.2 研究现状总结与分析第21-23页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第23-24页
        1.3.1 研究目标第23页
        1.3.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24-27页
2 铁路信息服务及网格第27-49页
    2.1 铁路信息服务第27-34页
        2.1.1 铁路信息服务现状第27-31页
        2.1.2 铁路信息服务现状分析第31-32页
        2.1.3 铁路信息服务发展趋势第32-34页
    2.2 网格第34-43页
        2.2.1 网格的概念及演化第34-37页
        2.2.2 网格体系结构的演进第37-40页
        2.2.3 网格支撑技术第40-43页
    2.3 网格与铁路信息服务第43-48页
        2.3.1 网格对铁路信息服务的影响第43-45页
        2.3.2 基于网格的铁路信息服务需求第45-46页
        2.3.3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服务研究体系第46-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3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第49-71页
    3.1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第49-52页
        3.1.1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第49-51页
        3.1.2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功能需求第51-52页
    3.2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架构思想第52-56页
        3.2.1 体系结构的概念第52-53页
        3.2.2 典型的网格体系结构模式第53-54页
        3.2.3 OGSA架构思想第54-56页
    3.3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第56-64页
        3.3.1 体系结构概念模型第56-57页
        3.3.2 体系结构构建第57-58页
        3.3.3 体系结构层次分析第58-63页
        3.3.4 体系结构特征第63-64页
    3.4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服务模式第64-68页
        3.4.1 服务模式分析第65-66页
        3.4.2 服务模式要素关系第66-67页
        3.4.3 服务模式构建第67-68页
        3.4.4 服务模式特征第68页
    3.5 本章小结第68-71页
4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多视图模型研究第71-95页
    4.1 基于多视图的体系结构描述方法第71-75页
        4.1.1 多视图体系结构描述方法的提出第71-72页
        4.1.2 基于多视图的体系结构描述概念模型第72-73页
        4.1.3 基于多视图的体系结构描述方法第73-75页
    4.2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多视图模型第75-82页
        4.2.1 体系结构描述视图组成第75-78页
        4.2.2 体系结构多视图模型体系第78-80页
        4.2.3 体系结构视图模型构建过程第80-82页
    4.3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视图模型构建第82-92页
        4.3.1 任务视图模型构建第82-83页
        4.3.2 业务视图模型构建第83-87页
        4.3.3 服务视图模型构建第87-89页
        4.3.4 系统视图模型构建第89-92页
    4.4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视图模型之间关系第92-93页
    4.5 本章小结第93-95页
5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合理性验证方法第95-125页
    5.1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合理性验证模型第95-100页
        5.1.1 体系结构合理性验证第95-97页
        5.1.2 体系结构合理性验证度量指标第97-99页
        5.1.3 体系结构合理性验证模型第99-100页
    5.2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系统耦合率度量第100-106页
        5.2.1 相关研究第100-101页
        5.2.2 体系结构系统耦合率度量方法第101-104页
        5.2.3 理论验证第104-106页
    5.3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系统内聚率度量第106-121页
        5.3.1 相关研究第106-108页
        5.3.2 体系结构系统内聚率度量方法第108-111页
        5.3.3 理论验证第111-121页
    5.4 网格环境下铁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系统相对复杂性度量第121-124页
        5.4.1 相关研究第121-122页
        5.4.2 体系结构系统相对复杂性度量方法第122-123页
        5.4.3 复杂性性质第123-124页
    5.5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6 应用研究第125-141页
    6.1 网格环境下铁路货物运输过程管理系统第125-130页
        6.1.1 铁路货物运输过程分析第125-128页
        6.1.2 网格环境下铁路货物运输过程管理系统第128-130页
    6.2 网格环境下铁路货物运输过程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视图模型构建第130-136页
        6.2.1 业务活动模型(BV2)第130-132页
        6.2.2 业务节点连接描述(BV1)第132-133页
        6.2.3 系统接口描述(SV1)第133-134页
        6.2.4 系统功能描述(SV4)第134-135页
        6.2.5 系统数据交换矩阵(SV6)第135-136页
    6.3 网格环境下铁路货物运输过程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合理性验证第136-139页
        6.3.1 体系结构系统耦合率计算第136-137页
        6.3.2 体系结构系统内聚率计算第137-138页
        6.3.3 体系结构系统相对复杂性计算第138页
        6.3.4 体系结构系统合理性验证第138-139页
    6.4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41-145页
    7.1 研究结论第141-142页
    7.2 研究展望第142-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3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3-15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接触线用稀土微合金化高强高导Cu-Cr-Zr合金时效析出特性研究
下一篇:黄河晋陕沿岸古城(镇)商业街市空间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