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茄果类论文--番茄(西红柿)论文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反义基因在加工番茄中的遗传转化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8页
   ·加工番茄研究进展第10-11页
     ·世界和我国加工番茄产业发展概况第10页
     ·加工番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10-11页
   ·果实成熟软化研究进展第11-15页
     ·果实软化的相关酶第12-14页
     ·内源激素对果实后熟软化的调控第14页
     ·贮藏措施对PG 活性和果实软化的影响第14-15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研究进展第15-20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作用方式第15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同工酶第15-16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第16-17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表达的分子调控第17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与植物激素的关系第17-18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功能的多样性第18-20页
   ·番茄离体培养研究第20-22页
     ·愈伤组织培养第20-21页
     ·原生质体培养第21页
     ·花粉和花药培养第21页
     ·胚培养第21-22页
   ·番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22-25页
     ·转基因抗病虫番茄的研究第22-23页
     ·转基因抗逆番茄的研究第23-24页
     ·转基因改进番茄品质的研究第24-25页
     ·延缓叶片衰老的转基因研究第25页
     ·番茄雄性不育基因工程第25页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28页
第二章 加工番茄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8-40页
   ·材料第28-29页
     ·试验材料第28页
     ·主要仪器第28-29页
     ·培养基第29页
   ·方法第29-31页
     ·几种激素溶液的配置第29-30页
     ·无菌苗的获得第30页
     ·外植体的切取第30页
     ·诱芽培养基第30页
     ·加工番茄外植体再生能力的评价指标第30页
     ·不定芽生根第30页
     ·再生苗的移栽第30-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5页
     ·子叶和下胚轴的培养第31页
     ·不同的激素组合对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发生的影响第31-35页
     ·再生芽诱导生根第35页
   ·讨论第35-40页
     ·植物培养基的配制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第35-36页
     ·子叶和下胚轴芽的再生第36页
     ·AgNO_3第36-37页
     ·畸形苗问题第37页
     ·外植体的褐变第37-38页
     ·种子的消毒第38页
     ·再生植株的扦插繁殖第38-40页
第三章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反义基因转化加工番茄第40-53页
   ·材料第40-41页
     ·菌株和质粒第40页
     ·细菌培养基第40页
     ·植物培养基第40-41页
     ·抗生素第41页
   ·方法第41-43页
     ·卡那霉素浓度的确定第41页
     ·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浓度的确定第41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第41-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加工番茄子叶外植体的卡那霉素敏感性筛选第43-44页
     ·抑菌素浓度的确定第44-45页
     ·预培养时间对外植体不定芽分化率的影响第45页
     ·侵染时间和浓度对外植体不定芽分化率的影响第45-46页
     ·共培养时间对不定芽分化率的影响第46页
     ·加工番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反义基因的导入第46-47页
     ·抗性植株的PCR 检测第47-48页
   ·讨论第48-53页
     ·卡那霉素浓度的筛选第48页
     ·影响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的因素第48-51页
     ·转化程序的优化第51-52页
     ·外源基因遗传的稳定性第52-53页
第四章 结论第53-55页
   ·种子的消毒时间对发芽的影响第53页
   ·不同的激素组合对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发生的影响第53页
   ·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对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不定芽发生率的影响第53页
   ·抗生素临界质量浓度的筛选第53页
   ·转化方法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第53页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下一篇: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机理下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