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去块滤波算法的研究及其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9页 |
1 绪论 | 第19-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去块滤波技术简介 | 第20-24页 |
·块效应的产生原因 | 第20-22页 |
·去块滤波器的分类 | 第22-24页 |
·去块滤波器的作用 | 第24页 |
·研究方向与论文结构 | 第24-25页 |
2 人类视觉系统简介及其特点 | 第25-31页 |
·人类视觉系统简介 | 第25-26页 |
·人类视觉系统的主要特点 | 第26-28页 |
·分辨力 | 第26-27页 |
·马赫效应 | 第27页 |
·频率响应 | 第27页 |
·观察亮度变化的能力 | 第27-28页 |
·视觉惰性 | 第28页 |
·视频编码的主要衡量标准 | 第28-30页 |
·客观评价标准 | 第28-29页 |
·主观评价标准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主流高清视频标准中的去块滤波器原理 | 第31-42页 |
·环路去块滤波器的特点和目的 | 第31-32页 |
·环路去块滤波器的原理 | 第32-40页 |
·边界级自适应性 | 第33-34页 |
·样点级自适应性 | 第34-36页 |
·片级自适应性 | 第36页 |
·滤波过程 | 第36-37页 |
·标准滤波器模式 | 第37-40页 |
·强滤波器模式 | 第40页 |
·环路去块滤波器的不足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后处理去块滤波器原理 | 第42-60页 |
·后处理去块滤波器简介 | 第42-44页 |
·后处理去块滤波器的目的与特点 | 第42页 |
·后处理去块滤波器的分类 | 第42-44页 |
·基于频域的后处理去块滤波器原理 | 第44-50页 |
·模式选择 | 第45-46页 |
·平坦区域中的滤波 | 第46-47页 |
·复杂区域中的滤波 | 第47-50页 |
·基于空间域的后处理去块滤波器原理 | 第50-59页 |
·双模式的后处理去块滤波算法 | 第50-53页 |
·多模式的后处理去块滤波算法 | 第53-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后处理去块滤波器的算法改进 | 第60-74页 |
·模式化简与阈值参数调整 | 第60-68页 |
·基于块的模式判别 | 第68-70页 |
·调整滤波器抽头系数 | 第70-73页 |
·对称滤波器系数 | 第71-72页 |
·非对称滤波器系数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后处理去块滤波器的硬件实现 | 第74-84页 |
·滤波边界顺序研究 | 第74-77页 |
·后处理去块滤波器的总体结构 | 第77-81页 |
·存储空间分配 | 第77-78页 |
·状态机 | 第78-79页 |
·数据流 | 第79-80页 |
·滤波器内部结构 | 第80-81页 |
·仿真结果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7 后处理去块滤波算法在MOVE 架构上的实现 | 第84-97页 |
·硬件加速模块的局限性 | 第84页 |
·MOVE 处理器简介 | 第84-87页 |
·传输触发的处理器结构 | 第84-86页 |
·MOVE 处理器的优点 | 第86-87页 |
·MOVE 处理器的配套工具 | 第87页 |
·利用MOVE 处理器实现算法的基本步骤 | 第87页 |
·去块滤波算法在单总线MOVE 架构上的实现 | 第87-89页 |
·总体结构 | 第87-88页 |
·数据流图 | 第88-89页 |
·仿真结果 | 第89页 |
·去块滤波算法在MOVE 架构上的性能改进 | 第89-96页 |
·增加总线数目 | 第89-90页 |
·增加硬件控制逻辑 | 第90-91页 |
·改进核心算法的实现方式 | 第91-92页 |
·减少等待周期 | 第92-94页 |
·增加定制逻辑单元 | 第94页 |
·修改存储器结构 | 第94-95页 |
·改进结果总结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8 总结 | 第97-99页 |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97页 |
·研究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