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钢轨焊接概述 | 第12-19页 |
·钢轨焊接方法 | 第12页 |
·钢轨焊接国内外现状 | 第12-14页 |
·闪光对焊基本原理及工艺过程 | 第14-17页 |
·闪光焊系统组成及特点 | 第17-19页 |
·焊接有限元分析的发展概况 | 第19-24页 |
·焊接应力场有限元分析的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焊接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的发展概况 | 第21-23页 |
·ANSYS 在闪光焊接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各章节安排 | 第24-2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页 |
·本文各章节的安排 | 第24-25页 |
第2章 钢轨闪光焊机机头结构及受力分析 | 第25-35页 |
·引言 | 第25页 |
·焊机机头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 | 第25-27页 |
·焊机机头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27-34页 |
·焊机夹紧机构的确定 | 第27-29页 |
·颊板的结构设计与几何模型 | 第29-30页 |
·载荷工况与边界条件处理 | 第30-31页 |
·有限元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31-33页 |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钢轨闪光焊焊接过程分析 | 第35-41页 |
·引言 | 第35页 |
·钢轨闪光焊电热力行为的数值计算过程 | 第35-36页 |
·材料特性参数 | 第36-39页 |
·确定单元类型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钢轨闪光焊三维温度场有限元模拟 | 第41-57页 |
·引言 | 第41页 |
·电热耦合有限元模型的基本方程 | 第41-42页 |
·温度场分析的几何模型、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 第42-44页 |
·闪光阶段温度场的求解 | 第44-47页 |
·设定载荷步选项 | 第45页 |
·设定瞬态积分参数和使用线性搜索 | 第45-46页 |
·生死单元技术 | 第46-47页 |
·三维温度场的后处理及结果试验验证分析 | 第47-51页 |
·ANSYS 后处理器 | 第47页 |
·钢轨闪光焊三维温度场模拟结果 | 第47-51页 |
·闪光焊实焊温度场测试 | 第51-56页 |
·闪光焊温度场检测实验 | 第51-53页 |
·温度场测试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钢轨闪光焊三维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 第57-73页 |
·引言 | 第57页 |
·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的基本方程 | 第57-58页 |
·ANSYS 中的热力耦合分析 | 第58-59页 |
·顶锻阶段的几何建模、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 第59-62页 |
·顶锻阶段三维应力场的求解 | 第62-65页 |
·大应变效应 | 第62-63页 |
·牛顿-拉普森选项 | 第63-64页 |
·时间步长预测-纠正选项 | 第64-65页 |
·顶锻阶段三维应力场的后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65-69页 |
·推瘤后冷却阶段应力场分析的几何模型、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 第69页 |
·推瘤后冷却阶段应力场分析的求解 | 第69页 |
·推瘤后冷却阶段应力场的后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5页 |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