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绪论 | 第14-22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21页 |
三 本文的研究视角 | 第21-22页 |
第一章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历史背景 | 第22-36页 |
第一节 一个世纪以来的光辉历程 | 第22-26页 |
第二节 1893年世博会和1909年"芝加哥计划" | 第26-29页 |
第三节 世博会主题的提出 | 第29-31页 |
第四节 世博会的筹办之旅 | 第31-36页 |
第二章 主题演绎"一个世纪的进步" | 第36-52页 |
第一节 主题精神的弘扬——科学馆的设立 | 第36-40页 |
第二节 建筑风格的推陈出新 | 第40-44页 |
第三节 新型展览技术的亮相 | 第44-47页 |
第四节 绽放现代的生活方式 | 第47-49页 |
第五节 追求多元的价值观 | 第49-52页 |
第三章 主题表达环境的复杂性 | 第52-68页 |
第一节 场址规划布局的失衡 | 第52-56页 |
第二节 主题演绎的喧哗与躁动 | 第56-60页 |
第三节 主题表达复杂性的根源 | 第60-68页 |
第四章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效果 | 第68-77页 |
第一节 1934年世博会的连续举办 | 第68-73页 |
第二节 社会经济文化的双重效益 | 第73-77页 |
结语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