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30页 |
| ·前言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7页 |
| ·列车振动荷载引起的动力响应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列车振动荷载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 第19-21页 |
| ·动荷载下软粘土的动力特性研究 | 第21-24页 |
| ·土的结构性研究 | 第24-25页 |
| ·软粘土微观结构的研究 | 第25-2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27-30页 |
| ·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周围饱和软粘土的动力响应研究 | 第28页 |
| ·饱和软粘土中孔隙水压力增长及变形规律的试验研究 | 第28-29页 |
| ·地铁列车经过时隧道周围土体动力响应三维有限元模拟 | 第29页 |
| ·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微观结构研究 | 第29-30页 |
| 第2章 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周围饱和软粘土动力响应研究 | 第30-42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现场试验设计 | 第30-32页 |
| ·试验场地选取 | 第30页 |
| ·监测仪器选取 | 第30-31页 |
| ·仪器埋设以及地层分布 | 第31-32页 |
| ·试验成果整理与分析 | 第32-40页 |
| ·土体响应频率分析 | 第32-35页 |
| ·垂直地铁隧道轴线土体动力响应衰减规律 | 第35-37页 |
| ·不同深度的土体动力响应规律 | 第37-38页 |
| ·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3章 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研究 | 第42-74页 |
| ·室内试验设计 | 第42-48页 |
| ·试验仪器介绍 | 第42-44页 |
| ·试验方案 | 第44-45页 |
| ·试验过程 | 第45-48页 |
| ·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 | 第48-62页 |
| ·软粘土中的孔隙水 | 第49-52页 |
| ·孔隙水压力增长模型 | 第52-59页 |
| ·孔隙水压力增长速率衰减规律 | 第59-61页 |
| ·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 | 第61页 |
| ·地铁振动荷载对孔隙水压力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61-62页 |
| ·饱和软粘土动力变形特性 | 第62-72页 |
| ·上海地区饱和软粘土的基本特性 | 第63页 |
| ·试验简介 | 第63-65页 |
| ·试验成果分析 | 第65-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4章 地铁列车经过时隧道周围土体动力响应三维有限元模拟 | 第74-100页 |
| ·引言 | 第74页 |
| ·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 第74-75页 |
| ·地铁列车振动荷载的模拟 | 第75-82页 |
| ·地铁振动荷载产生机理 | 第75-77页 |
| ·地铁车辆简化模型 | 第77-79页 |
| ·地铁荷载施加 | 第79-82页 |
|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2-90页 |
| ·模型简介 | 第82-85页 |
| ·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 | 第85-90页 |
| ·材料参数选取 | 第90页 |
| ·粘弹性人工边界 | 第90-92页 |
| ·时间积分步长确定 | 第92-93页 |
| ·瞬态计算结果分析 | 第93-96页 |
| ·长期振动荷载作用沉降分析 | 第96-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 第5章 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微观结构研究 | 第100-133页 |
| ·引言 | 第100-101页 |
| ·扫描电镜试验(SEM) | 第101-108页 |
| ·制备要求 | 第102页 |
| ·土样制备 | 第102页 |
| ·观察结果定性分析说明 | 第102-108页 |
| ·压汞测孔 | 第108-112页 |
| ·基本原理 | 第108-110页 |
| ·压汞试验的分析参数 | 第110-112页 |
| ·孔径定义范围 | 第112页 |
| ·原状软粘土的孔隙特征在进汞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第112-116页 |
| ·原状软粘土的孔隙特征在出汞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第116-117页 |
| ·饱和软粘土在振动荷载作用前后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117-123页 |
| ·定量统计结果 | 第117-118页 |
| ·孔隙微结构参数与循环应力比CSR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8-120页 |
| ·机理分析 | 第120-123页 |
| ·饱和软粘土中孔隙分形模型与分形维数 | 第123-132页 |
| ·孔隙特性表征的分形模型 | 第123-126页 |
| ·振动荷载作用前后饱和软粘土孔隙分形维数计算 | 第126-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6页 |
| ·结论 | 第133-135页 |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135-136页 |
| 致谢 | 第136-1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7-144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