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传统社区邻里环境研究--基于石库门里弄的实证研究
提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序论 | 第13-5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27页 |
·邻里概念及其意义 | 第13-17页 |
·邻里问题概述 | 第17-23页 |
·上海邻里问题 | 第23-27页 |
·邻里研究的维度 | 第27-47页 |
·邻里的社区性研究 | 第27-33页 |
·空间作用研究 | 第33-39页 |
·环境实证 | 第39-44页 |
·设计应用 | 第44-47页 |
·研究总述 | 第47-5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7-48页 |
·研究方法 | 第48-49页 |
·论文思路 | 第49-51页 |
第2章 邻里环境的基础研究 | 第51-77页 |
·概念辨析 | 第51-56页 |
·邻里环境和邻里空间 | 第51-52页 |
·邻里关系和邻里交往 | 第52-55页 |
·社会联结和社会网络 | 第55-56页 |
·邻里环境体系的基础研究 | 第56-77页 |
·邻里环境体系的基础构造 | 第56-62页 |
·邻里空间使用 | 第62-69页 |
·邻里交往行为 | 第69-77页 |
第3章 邻里环境的考察体系 | 第77-124页 |
·通用邻里环境体系整理 | 第77-101页 |
·邻里认知 | 第77-80页 |
·邻里行为 | 第80-85页 |
·邻里空间 | 第85-101页 |
·上海石库门邻里环境体系整理 | 第101-124页 |
·上海石库门里弄 | 第101-107页 |
·上海石库门里弄的邻里体系 | 第107-114页 |
·邻里环境要素体系调整 | 第114-124页 |
第4章 石库门里弄实例描述性调查 | 第124-216页 |
·调查研究的过程 | 第124-130页 |
·案例地块的选择 | 第124-129页 |
·调查内容 | 第129-130页 |
·实例状态描述分析 | 第130-216页 |
·个人特征 | 第130-137页 |
·邻里认知 | 第137-146页 |
·邻里行为 | 第146-200页 |
·邻里空间 | 第200-216页 |
第5章 石库门里弄实例内涵分析 | 第216-270页 |
·石库门罩弄邻里环境体系的深究 | 第216-266页 |
·邻里认知和邻里行为 | 第216-222页 |
·空间使用和邻里空间 | 第222-245页 |
·邻里交往和空间使用 | 第245-263页 |
·邻里认知与邻里空间 | 第263-266页 |
·石库门里弄邻里空间体系的精练 | 第266-270页 |
第6章 石库门里弄空间形式的应用意义 | 第270-286页 |
·现实局限 | 第270-281页 |
·里弄邻里关系的价值局限 | 第270-278页 |
·里弄的价值局限 | 第278-281页 |
·邻里环境空间体系的应用要点 | 第281-286页 |
·住区整体空间状态 | 第281-282页 |
·具体空间条件 | 第282-284页 |
·行为需要的考虑 | 第284-286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286-307页 |
·研究结论 | 第286-303页 |
·石库门里弄的邻里关系及其相对意义 | 第286-293页 |
·石库门里弄邻里空间及其相对意义 | 第293-300页 |
·总结 | 第300-303页 |
·意义评估 | 第303-304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304-307页 |
致谢 | 第307-308页 |
参考文献 | 第308-311页 |
附录A 邻里环境访问卷 | 第311-316页 |
附录B 邻里环境使用跟踪记录表 | 第316-31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17页 |
个人简历: | 第317页 |
已发表论文: | 第3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