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暂缓起诉制度立法构建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8页
 一、暂缓起诉研究概述第10-15页
  (一) 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与内容第11-12页
  (三) 暂缓起诉概念和特征分析第12-15页
 二、暂缓起诉与现行不起诉制度的关系分析第15-18页
第二章 暂缓起诉制度比较考察第18-30页
 一、暂缓起诉制度的起源第18-19页
 二、日本、德国、美国暂缓起诉制度比较第19-30页
  (一) 适用范围第19-23页
  (二) 暂缓起诉的考验期第23-24页
  (三) 对暂缓起诉决定的监督和制约第24-27页
  (四) 暂缓起诉的效果第27-30页
第三章 暂缓起诉制度正当性的法理分析第30-36页
 一、暂缓起诉制度最能体现起诉便宜主义原则第30-31页
 二、暂缓起诉符合刑事社会学派目的刑取代传统报应刑理论和刑罚个别化的刑事政策第31-32页
 三、暂缓起诉具有提高诉讼效益、节约司法资源以及程序分流功能第32-34页
 四、公共利益价值目标的考虑第34-35页
 五、完善刑诉程序,统一法治,扩大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世界趋势的要求第35-36页
第四章 对我国暂缓起诉制度试验的经验总结与反思第36-44页
 一、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试验的社会背景第36-37页
 二、暂缓起诉在我国的实践情况第37-39页
 三、经验总结第39-41页
 四、反思第41-44页
第五章 暂缓起诉制度的立法设计第44-64页
 一、有关暂缓起诉制度观点的评析第44-49页
 二、制度设想第49-64页
  (一) 适用对象第49-50页
  (二) 适用条件第50-54页
  (三) 考察期间及义务负担第54-55页
  (四) 暂缓起诉的效力第55-57页
  (五) 配套措施的支持第57-60页
  (六) 暂缓起诉的法律条文设计(建议稿)第60-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资料第65-69页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无线分层ad hoc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研究
下一篇:Ad Hoc网络分簇节点组通信功能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