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 ·后评价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后评价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现状和理论研究动态 | 第11-18页 |
| ·国外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理论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 ·国内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理论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 ·行业现状 | 第17-18页 |
| ·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 | 第18-19页 |
| ·铁路行业性质 | 第18页 |
| ·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特点 | 第18页 |
| ·客运专线建设项目后评价 | 第18-19页 |
| ·秦沈客运专线 | 第19-22页 |
| ·秦沈客运专线修建背景 | 第19-21页 |
| ·秦沈客运专线运营概况 | 第21-22页 |
| ·秦沈客运专线后评价意义 | 第22页 |
|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第22-23页 |
| ·论文结构框架 | 第23-25页 |
| 第2章 秦沈客运专线客运量预测分析 | 第25-41页 |
| ·客运专线客运量相关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 ·影响客运专线客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 第25-26页 |
| ·秦沈客运专线运量变化分析 | 第26-27页 |
| ·秦沈客运专线客运量预测理论与方法 | 第27-35页 |
| ·预测方法 | 第27-32页 |
| ·客运专线客运量预测理论 | 第32-33页 |
| ·客运专线运量灰色预测方法 | 第33-34页 |
| ·客运专线运量线性回归预测方法 | 第34-35页 |
| ·秦沈客运专线客运量预测 | 第35-38页 |
| ·秦沈客运专线客运量灰色预测 | 第35-37页 |
| ·秦沈客运专线客运量线性回归预测 | 第37页 |
| ·远期运量预测分析 | 第37-38页 |
| ·秦沈客运专线客运量预测分析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3章 秦沈客运专线效益分析及后评价指标研究 | 第41-60页 |
| ·外部性与内部性 | 第42-45页 |
| ·外部性影响分析 | 第42-44页 |
| ·内部性影响分析 | 第44页 |
| ·外部性与内部性综合影响分析 | 第44-45页 |
| ·铁路运输的外部性与内部性 | 第45-51页 |
| ·铁路运输企业内外部特性分析 | 第46页 |
| ·客运专线内外部界定 | 第46-48页 |
| ·客运专线内外部效益分析 | 第48-51页 |
| ·秦沈客运专线内外部效益分析 | 第51-54页 |
| ·秦沈客运专线内部效益 | 第51-52页 |
| ·秦沈客运专线直接外部效益 | 第52页 |
| ·秦沈客运专线间接外部效益 | 第52-54页 |
| ·影子价格和秦沈客运专线的外部效益计算 | 第54-56页 |
| ·秦沈客运专线后评价指标设置 | 第56-58页 |
| ·秦沈客运专线后评价指标体系 | 第56-57页 |
| ·指标标准化处理方法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60页 |
| 第4章 秦沈客运专线内部效益后评价 | 第60-69页 |
| ·秦沈客运专线修建和运营的效益后评价 | 第60-66页 |
| ·秦沈客运专线长期运营对其自身产生的效益后评价 | 第66-67页 |
| ·小结 | 第67-69页 |
| 第5章 秦沈客运专线外部效益后评价 | 第69-90页 |
| ·秦沈客运专线直接外部效益后评价 | 第69-71页 |
| ·修建秦沈客运专线造成既有线货运量增加的效益后评价 | 第70-71页 |
| ·修建秦沈客运专线对通道中的其他线路进行有益补充后评价 | 第71页 |
| ·秦沈客运专线间接外部效益后评价 | 第71-88页 |
| ·秦沈客运专线长期持续运营对国家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后评价 | 第72-77页 |
| ·秦沈客运专线社会经济外部影响后评价 | 第77-80页 |
| ·秦沈客运专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后评价 | 第80-82页 |
| ·秦沈客运专线的环境影响后评价 | 第82-86页 |
| ·秦沈客运专线环境协调发展后评价 | 第86-87页 |
| ·秦沈客运专线的旅客附加效益后评价 | 第87-88页 |
| ·小结 | 第88-90页 |
| 第6章 秦沈客运专线综合后评价 | 第90-105页 |
| ·综合评价方法 | 第91-92页 |
| ·基于熵权的铁路客运专线多属性综合后评价方法 | 第92-98页 |
| ·评价方法 | 第93-96页 |
| ·参数计算 | 第96-97页 |
| ·秦沈客运专线综合评价 | 第97-98页 |
| ·基于层次分析的成功度评价法 | 第98-103页 |
| ·评价方法及参数计算 | 第99-102页 |
| ·成功度评价结论 | 第102-103页 |
| ·综合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 第103页 |
| ·小结 | 第103-105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105-107页 |
| 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105页 |
| 2.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05-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3-114页 |
| 附录 | 第114-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