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树脂液固循环流化床吸附银杏黄酮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银杏黄酮及其分离 | 第10页 |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银杏黄酮 | 第10-11页 |
·大孔树脂 | 第10页 |
·大孔树脂的性质及吸附剂的选择 | 第10-11页 |
·吸附操作方式 | 第11-12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 | 第12-19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测试方法 | 第15-16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流体流动和返混特性研究 | 第16-17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吸附研究 | 第17-19页 |
·本文研究方案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 第20-31页 |
·实验装置 | 第20-21页 |
·实验材料、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实验测试方法 | 第22-23页 |
·上行床固含率测试方法 | 第22页 |
·下行床固含率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颗粒循环速度Gs 测定方法 | 第23页 |
·黄酮浓度测定方法 | 第23页 |
·大孔树脂的筛分、预处理及再生过程 | 第23-24页 |
·大孔树脂的筛分 | 第23页 |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 第23-24页 |
·大孔树脂颗粒的再生过程 | 第24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轴向固含率的分布规律 | 第24-25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流体流动状况的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下行床密相区高度的影响因素 | 第25页 |
·颗粒循环速度Gs 的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停留时间分布及轴向混合性能 | 第26-27页 |
·停留时间分布 | 第26页 |
·实验原理 | 第26页 |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 第26-27页 |
·循环流化床吸附性能的测定 | 第27-31页 |
·料液的配制 | 第27页 |
·卢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7-28页 |
·实验工作 | 第28页 |
·循环流化床与固定床、膨胀床的吸附情况对比 | 第28-31页 |
第四章 液固循环流化床流体流动研究 | 第31-45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轴向固含率分布 | 第31-34页 |
·下行床轴向固含率分布曲线 | 第31-33页 |
·上行床轴向固含率分布曲线 | 第33-34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流体流动状况的影响因素 | 第34-38页 |
·下行床表观液速对下行床密相区高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颗粒粒径对下行床密相区高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颗粒循环速度的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停留时间分布及相混合行为 | 第38-45页 |
·KCl 标准曲线 | 第38-39页 |
·下行床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 第39-41页 |
·上行床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 第41-42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相混合行为 | 第42-45页 |
第五章 液固循环流化床吸附研究 | 第45-61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吸附及脱附研究 | 第45-49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下行床(吸附)实验 | 第45-46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上行床(脱附)实验 | 第46-47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与固定床、膨胀床的吸附情况对比 | 第47-49页 |
·不同操作条件对液固循环流化床吸附状况的影响 | 第49-52页 |
·吸附剂颗粒粒径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49页 |
·下行床表观液速Uld 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下行床装柱高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50-51页 |
·颗粒循环速度Gs 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51-52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吸附正交实验 | 第52-54页 |
·正交实验的设计 | 第52页 |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的制定 | 第52-53页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结果验证 | 第54页 |
·液固循环流化床建模研究 | 第54-61页 |
·上行床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上行床模型的验证 | 第55-57页 |
·下行床吸附模型 | 第57-58页 |
·下行床模型的验证 | 第58-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建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符号表 | 第68-69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