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相变材料和微胶囊技术 | 第11-14页 |
1-2-1 相变材料 | 第11-12页 |
1-2-2 微胶囊技术及其功能 | 第12-13页 |
1-2-3 相变微胶囊技术 | 第13-14页 |
§1-3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原理 | 第14-18页 |
1-3-1 界面聚合法 | 第14-15页 |
1-3-2 原位聚合法 | 第15-16页 |
1-3-3 凝聚法 | 第16-17页 |
1-3-4 喷雾干燥法 | 第17-18页 |
1-3-5 其它制备方法 | 第18页 |
§1-4 建筑中应用相变材料的选择 | 第18-19页 |
§1-5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应用 | 第19-22页 |
1-5-1 节能建筑材料 | 第19-20页 |
1-5-2 可控温纤维 | 第20页 |
1-5-3 太阳能存储 | 第20-21页 |
1-5-4 红外伪装 | 第21页 |
1-5-5 其它领域的应用 | 第21-22页 |
§1-6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蜜胺树脂及改性蜜胺树脂储热微胶囊的制备 | 第23-33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蜜胺树脂储热微胶囊的制备 | 第23-26页 |
2-2-1 实验原理 | 第23-25页 |
2-2-2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3 微胶囊的包覆工艺过程 | 第26页 |
2-2-4 实验配方 | 第26页 |
§2-3 蜜胺树脂储热微胶囊的分析与结论 | 第26-28页 |
2-3-1 测试与表征 | 第26-27页 |
2-3-2 微胶囊的表面形貌 | 第27-28页 |
2-3-3 微胶囊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页 |
§2-4 改性蜜胺树脂储热微胶囊的制备 | 第28-30页 |
2-4-1 实验原理 | 第28-29页 |
2-4-2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4-3 微胶囊的制备过程 | 第29-30页 |
§2-5 改性蜜胺树脂储热微胶囊分析与讨论 | 第30-32页 |
2-5-1 测试与表征 | 第30页 |
2-5-2 微胶囊的表面形貌 | 第30-31页 |
2-5-3 微胶囊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蜜胺树脂及改性蜜胺树脂微胶囊热性能研究 | 第33-44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表征方法 | 第33页 |
§3-3 蜜胺树脂微胶囊热性能的研究 | 第33-40页 |
3-3-1 乳化转速对蜜胺树脂微胶囊储热性能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2 加速热循环对蜜胺树脂微胶囊储热性能的影响 | 第35-39页 |
3-3-3 加速热循环后微胶囊的表面形貌 | 第39-40页 |
§3-4 改性蜜胺树脂微胶囊的热性能研究 | 第40-43页 |
3-4-1 不同摩尔比的三聚氰胺和尿素壁材对改性蜜胺树脂微胶囊热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2 加速热循环对改性蜜胺树脂微胶囊储热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3 加速热循环后改性蜜胺树脂微胶囊的表面形貌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蜜胺树脂及改性蜜胺树脂微胶囊缓释性能研究 | 第44-57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8页 |
4-2-1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44-47页 |
4-2-2 表征手段 | 第47-48页 |
4-2-3 实验步骤 | 第48页 |
§4-3 结果讨论 | 第48-52页 |
4-3-1 微胶囊的大小及粒径分布 | 第48-50页 |
4-3-2 微胶囊壁厚的测定 | 第50-52页 |
§4-4 微胶囊壁材结晶度的检测 | 第52-54页 |
§4-5 缓释性能的研究 | 第54-56页 |
4-5-1 蜜胺树脂储热微胶囊缓释性能的研究 | 第54-55页 |
4-5-2 改性蜜胺树脂储热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的研究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蜜胺树脂及改性蜜胺树脂微胶囊甲醛含量研究 | 第57-67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甲醛的测定方法 | 第57-61页 |
5-2-1 分光光度法 | 第57-58页 |
5-2-2 色谱法 | 第58-61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61-66页 |
5-3-1 实验原理 | 第61页 |
5-3-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61页 |
5-3-3 实验方法 | 第61-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