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本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高校校园新闻网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高校新闻网运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15页 |
·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存在的共性问题 | 第13页 |
·本校新闻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5页 |
·本论文选题及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高校新闻网的发展趋势及需求功能分析 | 第17-26页 |
·社会新闻网的发展趋势 | 第17页 |
·高校新闻网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受众需求分析 | 第18-21页 |
·功能需求分析 | 第21-23页 |
·业务需求分析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基于 Web2.0 的高校新闻网系统的理论模型 | 第26-31页 |
·基于Web2.0 的高校新闻网的主要特点 | 第26页 |
·基于Web2.0 的高校新闻网系统理论的行为模型 | 第26-28页 |
·基于Web2.0 的高校新闻网系统的构建 | 第28-31页 |
·构建原则 | 第28页 |
·内容特色 | 第28-29页 |
·管理模式 | 第29-30页 |
·安全保障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基于 Web2.0 的高校新闻网的整体设计 | 第31-37页 |
·基于Web2.0 的高校新闻网系统总体策划 | 第31-33页 |
·信息采集 | 第31页 |
·信息发布 | 第31页 |
·信息评论与引导 | 第31-32页 |
·信息监测与控制 | 第32页 |
·信息汇总分析报告 | 第32-33页 |
·基于Web2.0 的高校新闻网的体系结构框架 | 第33-35页 |
·基于Web2.0 的高校新闻网网络方案的选择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基于 Web2.0 的高校新闻网的详细设计 | 第37-62页 |
·静态可视化设计 | 第37-40页 |
·信息结构的设计 | 第37页 |
·界面设计 | 第37-39页 |
·栏目设计 | 第39页 |
·内容设计 | 第39-40页 |
·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40-57页 |
·在线投稿模块 | 第40-43页 |
·网络信息发布及管理模块 | 第43-51页 |
·搜索引擎模块 | 第51-52页 |
·交互式共建模块 | 第52-54页 |
·流量分析监控模块 | 第54-55页 |
·网络安全模块 | 第55-57页 |
·数据库的设计 | 第57-62页 |
·面向对象的编码设计 | 第57-58页 |
·模板设计 | 第58-60页 |
·系统安全设计 | 第60-62页 |
第六章 基于 Web2.0 的高校新闻网系统的实现 | 第62-74页 |
·技术路线 | 第62页 |
·论证方法 | 第62-63页 |
·采用的相关技术 | 第63-64页 |
·服务器及其选择 | 第64-65页 |
·运行管理机制 | 第65-66页 |
·系统功能的实现 | 第66-71页 |
·信息采集功能的实现 | 第67-68页 |
·信息发布功能的实现 | 第68-70页 |
·信息评论与引导功能的实现 | 第70页 |
·信息监测与控制功能的实现 | 第70-71页 |
·信息汇总分析报告功能的实现 | 第71页 |
·系统测试 | 第71-74页 |
·功能测试 | 第71-72页 |
·性能测试 | 第72页 |
·可用性测试 | 第72-73页 |
·安全性测试 | 第73-74页 |
第七章 本校新闻网建设的改进措施 | 第74-78页 |
·功能定位 | 第74-75页 |
·技术改进 | 第75页 |
·内容创新 | 第75-76页 |
·管理机制 | 第76页 |
·条件保障 | 第76-7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79页 |
·总结 | 第78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