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9页 |
第一部分 国际经济法视野下的政府采购 | 第9-18页 |
一、政府采购制度涵义及特征 | 第9-11页 |
(一) 政府采购制度的涵义 | 第9-10页 |
(二) 政府采购制度的特征 | 第10-11页 |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视野下政府采购的比较 | 第11-13页 |
三、政府采购的历史演进及其公共政策目标的扩张 | 第13-14页 |
四、保护动因—政府采购的公共政策目标 | 第14-18页 |
(一) 对经济宏观调控 | 第15-16页 |
(二) 保护民族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 | 第16页 |
(三) 保护环境 | 第16-17页 |
(四) 鼓励科技创新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 政府采购市场主要壁垒分析 | 第18-27页 |
一、利用原产地规则,落实采购国货政策 | 第18-21页 |
二、贸易补偿(OFFSETS) | 第21-22页 |
三、价差优惠(PRICE PREFERENCE) | 第22-24页 |
四、技术规格(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 第24-25页 |
五、对中小企业的优惠 | 第25-27页 |
第三部分 政府采购壁垒之国际规制 | 第27-34页 |
一、世界贸易组织与《政府采购协议》 | 第27-31页 |
(一) 《政府采购协议》的产生发展 | 第27-28页 |
(二) 《政府采购协议》的规制范围与局限 | 第28-31页 |
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政府采购非约束性原则》 | 第31-34页 |
第四部分 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国际化的应对之策 | 第34-50页 |
一、我国政府采购开放的必然性 | 第34-37页 |
(一) 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是贸易自由化的必然趋势 | 第34-35页 |
(二) 中国政府采购市场的重要性使得其面临开放的压力 | 第35页 |
(三)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 第35-36页 |
(四) 我国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相关承诺 | 第36-37页 |
二、我国政府采购法制现状 | 第37-39页 |
三、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国际化的应对之策 | 第39-50页 |
(一) 培育我国国内健全、完善的政府采购市场体系 | 第39-41页 |
(二) 实行渐进、适度的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政策 | 第41-42页 |
(三) 构建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相关壁垒 | 第42-47页 |
(四) 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政府采购合作 | 第47-48页 |
(五) 利用GPA 自身规定,确立适当的政府采购市场开放范围.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