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城市经营和旧城改造的意义 | 第9-11页 |
·城市经营的意义 | 第9-10页 |
·旧城改造的意义 | 第10页 |
·用城市经营的理念进行旧城改造 | 第10-11页 |
·本文的主要框架 | 第11-12页 |
2 城市经营理论综述 | 第12-19页 |
·我国当前城市经营的内涵与实质 | 第12-13页 |
·城市经营的特点 | 第13-14页 |
·系统性 | 第13页 |
·复杂性和整体性 | 第13-14页 |
·长期性 | 第14页 |
·市场化 | 第14页 |
·城市经营的目标 | 第14-15页 |
·城市经营的策略 | 第15-17页 |
·城市土地 | 第15-16页 |
·城市基础设施 | 第16-17页 |
·城市形象 | 第17页 |
·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职能定位 | 第17-19页 |
·政府应从企业能够经营的领域中逐步退出,实现政企分开 | 第18页 |
·政府必须真正树立起服务的理念,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 第18页 |
·城市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 | 第18页 |
·政府应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和稳定的经济秩序 | 第18-19页 |
3 旧城改造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 第19-25页 |
·中国城市改造现状与特征 | 第19页 |
·经济效益成为关键 | 第19页 |
·投资渠道多样化 | 第19页 |
·决策多元化、利益多元化 | 第19页 |
·规划控制趋向法治化、系统化 | 第19页 |
·城市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9-21页 |
·经济发展对城市物质环境提出更高层次要求 | 第19-20页 |
·城市结构调整成为旧城改造的重要问题 | 第20页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不足 | 第20-21页 |
·历史风貌和城市景观特色丧失有所加重 | 第21页 |
·城市改造过程中面临的矛盾 | 第21-22页 |
·居住搬迁不当带来社区解体 | 第21页 |
·开发过密带来居住环境恶化 | 第21页 |
·容量过高带来基础设施超负荷 | 第21-22页 |
·企业搬迁选址不当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活不便 | 第22页 |
·旧城改造与城市商务中心区(CBD)规划建设的关系 | 第22-25页 |
·城市商务中心区的规划特征 | 第22-23页 |
·旧城改造与CBD规划建设交接点的寻求 | 第23-25页 |
4 旧城改造的经验教训和成功的案例 | 第25-31页 |
·旧城改造的经验教训 | 第25-26页 |
·西方城市改造的经验教训 | 第25页 |
·中国城市改造的经验教训 | 第25-26页 |
·几个比较成功的城市改造案例 | 第26-31页 |
·市地重划模式 | 第26-27页 |
·PPP模式 | 第27页 |
·上海新大地改造模式—古城改造的一种模式 | 第27-28页 |
·成都模式 | 第28页 |
·城中村更新改造的模式 | 第28-29页 |
·美国新城主义 | 第29-31页 |
5 重庆市渝中区通远门改造方案分析 | 第31-43页 |
·历史沿革 | 第32页 |
·城墙原状 | 第32-3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交通问题 | 第33-34页 |
·环境问题 | 第34页 |
·景观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景观亮点 | 第35-41页 |
·解决混乱的城市交通 | 第35-36页 |
·再现古城墙 | 第36-37页 |
·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代的历史共存 | 第37-38页 |
·通远楼 | 第38-39页 |
·保留城墙上的树木 | 第39页 |
·重塑城墙的文化精神 | 第39-40页 |
·乡村与城市的分界线—城墙 | 第40页 |
·打造公共空间 | 第40-41页 |
·通远门改造前后的效果比较 | 第41-43页 |
6 旧城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43-48页 |
·旧城改造必须坚持基础设施优先的原则 | 第43页 |
·旧城改造应把环境的改善作为一条重要的目标 | 第43-44页 |
·旧城改造应着力解决好交通问题 | 第44页 |
·旧城改造应继承与发扬优秀的城市历史文化传统 | 第44-48页 |
7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52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