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页 |
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2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9页 |
2.1 智能物流概述 | 第19-23页 |
2.1.1 智能物流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智能物流的特征 | 第20-21页 |
2.1.3 智能物流的功能模块 | 第21-23页 |
2.2 可拓云模型 | 第23-26页 |
2.2.1 可拓理论 | 第23页 |
2.2.2 云模型 | 第23-25页 |
2.2.3 可拓云模型 | 第25-26页 |
2.3 层次分析—熵权法 | 第26-28页 |
2.3.1 层次分析法 | 第26页 |
2.3.2 熵权法 | 第26-27页 |
2.3.3 层次分析—熵权法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物流企业智能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41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9-30页 |
3.2 物流企业智能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3.2.1 智能物流设备 | 第30页 |
3.2.2 信息化建设 | 第30-31页 |
3.2.3 流程智能运作 | 第31页 |
3.2.4 成本智能控制 | 第31页 |
3.3 物流企业智能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1-40页 |
3.3.1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第31-32页 |
3.3.2 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 第32-33页 |
3.3.3 评价指标筛选 | 第33-36页 |
3.3.4 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 第36-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物流企业智能水平评价模型构建 | 第41-53页 |
4.1 评价方法选择与确定 | 第41-42页 |
4.2 基于可拓云模型的评价模型构建 | 第42-52页 |
4.2.1 确定待评物元 | 第42-43页 |
4.2.2 确定指标权重 | 第43-46页 |
4.2.3 确定等级标准云 | 第46-49页 |
4.2.4 确定综合评判矩阵 | 第49-50页 |
4.2.5 确定评判等级 | 第50-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案例应用 | 第53-67页 |
5.1 Y物流公司介绍 | 第53页 |
5.2 Y物流公司智能水平评价 | 第53-64页 |
5.2.1 确定待评物元 | 第53-55页 |
5.2.2 权重确定 | 第55-61页 |
5.2.3 等级评价 | 第61-64页 |
5.3 Y物流公司智能水平提升对策建议 | 第64-66页 |
5.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65页 |
5.3.2 推进信息化建设 | 第65-66页 |
5.3.3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 第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