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混沌系统的智能辨识和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2页
   ·混沌的定义第13-14页
   ·混沌控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研究混沌系统建模的意义第15-16页
   ·混沌建模存在的问题第16-24页
     ·机理分析建模第16页
     ·系统辨识第16-18页
       ·线性系统辨识第17页
       ·传统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及其缺点第17-18页
     ·神经网络智能建模方法及其缺点第18-19页
     ·支持向量机建模方法及其缺点第19页
     ·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第19-20页
     ·基于遗传规划的混沌系统建模第20-22页
       ·GP 简介第20-21页
       ·GP 辨识的优点第21页
       ·GP 辨识混沌系统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第21-22页
     ·基于模糊聚类的混沌系统辨识第22-24页
       ·T-S 模糊模型及其辨识方法简介第22-23页
       ·基于梯度下降法的隶属度函数辨识方法的缺点第23页
       ·基于模糊聚类的前件隶属度函数的辨识方法的优缺点第23-24页
       ·基于聚类算法的混沌系统模糊建模需要解决的问题第24页
   ·混沌系统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传统混沌控制方法的不足第24-25页
     ·H_∞回路成形控制方法优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第25页
     ·基于 LMI 的模糊控制方法的优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第25-26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6-30页
     ·进化建模第26-27页
     ·模糊建模第27-28页
     ·H_∞回路成形控制第28-29页
     ·基于 T-S 模糊模型和LMI 的混沌系统控制第29-30页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结构安排第30-32页
第二章 混沌系统的进化建模第32-58页
   ·引言第32页
   ·进化建模架构第32-34页
   ·基于多目标GP 和NARMAX 模型表示的离散混沌系统辨识第34-43页
     ·多项式NARMAX 模型第35-36页
     ·正交最小二乘第36页
     ·多项式NARMAX 模型的GP 表示第36-38页
     ·多目标优化第38-40页
     ·实验和结论第40-43页
   ·运用协同进化遗传规划建立混沌微分方程第43-56页
     ·问题的表示第43-44页
     ·个体的表示和遗传操作的实现第44-48页
       ·个体的前缀表示法第44-45页
       ·GP 种群初始化第45-46页
       ·交叉操作第46页
       ·变异操作第46-47页
       ·简化操作第47-48页
     ·协同多群体GP第48-52页
     ·数值仿真和结论第52-56页
   ·小结第56-58页
第三章 混沌系统的模糊建模第58-89页
   ·引言第58页
   ·已知非线性模型混沌系统的模糊建模第58-68页
     ·非线性项的T-S 模糊表示第58-63页
       ·非线性项只有一个因变量第60-61页
       ·非线性项带有多个因变量第61-62页
       ·系统有多个非线性项第62-63页
     ·非线性系统的Takagi-Sugeno 模糊建模第63-64页
     ·混沌系统精确模糊建模实例第64-68页
   ·基于聚类算法的MIMO 混沌系统建模第68-87页
     ·基于改进 Gath-Geva 聚类的模糊模型辨识第69-73页
     ·算法收敛性第73页
     ·Heirmit 插值法计算状态导数第73页
     ·基于正交最小二乘的模型约简第73-75页
       ·模糊规则约简第73-75页
       ·某条规则中结论参数的约简第75页
     ·约简模糊子集第75-76页
     ·聚类有效性指标第76页
     ·运用 LM 算法优化约简后模型参数第76-80页
       ·目标函数和权值调整规则第76-79页
       ·具体步骤第79页
       ·LM 算法的改进第79-80页
     ·仿真实例分析第80-87页
   ·小结第87-89页
第四章 混沌系统的 H∞回路成形控制第89-104页
   ·引言第89-90页
   ·H_∞回路成形设计方法第90-91页
   ·H_∞回路成形控制器设计步骤第91-97页
     ·回路成形第91-92页
     ·鲁棒镇定第92页
     ·K_∞的求取第92-93页
     ·权函数的选择第93-95页
     ·控制器降阶第95-96页
     ·基于 GA 的控制器降阶方法第96-97页
   ·应用第97-103页
     ·受控 Lorenz 系统族第97-99页
     ·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系统的H_∞回路成形控制第99-103页
   ·小结第103-104页
第五章 基于 T-S 模糊模型和 LMI 的混沌系统控制第104-144页
   ·引言第104-105页
   ·基于T-S 模糊模型的保性能设计第105-112页
     ·动态 T-S 模糊模型描述第105-106页
     ·最优保性能模糊控制器设计第106-111页
     ·混沌系统保性能模糊控制器设计第111-112页
   ·不确定非线性动态系统的保性能控制第112-121页
     ·不确定T-S 模糊模型的模糊控制器设计第113-114页
     ·稳定性分析第114-115页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的保性能模糊控制器设计第115-117页
     ·仿真实验第117-121页
       ·不确定Lorenz 系统族的鲁棒保性能控制第118-119页
       ·由进化建模得到的不确定Chen 系统的鲁棒保性能控制第119-121页
   ·混沌系统的模糊跟踪控制第121-133页
     ·模糊调节器第122-126页
     ·确定稳态映射的一些特殊情况第126-127页
     ·关于控制器求解的问题第127-128页
     ·仿真实验第128-133页
       ·Lorenz 统一系统族跟踪控制第128-131页
       ·不同混沌系统之间的跟踪控制第131-133页
   ·基于LMI 和 T-S 模糊模型的混沌系统同步第133-143页
     ·模糊混沌同步设计第134-135页
     ·运用模糊驱动信号同步第135-136页
     ·运用模糊驱动信号同步仿真实验第136-138页
     ·运用明确驱动信号同步第138-139页
     ·运用明确驱动信号同步仿真实验第139-143页
   ·小结第143-144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144-147页
   ·总结第144-145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45-146页
   ·展望第146-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8页
致谢第158-15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下一篇: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神经节苷酯GD1b、IFN-γ、IL-1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