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部分 信访制度及其发展、演变 | 第8-13页 |
一、信访的概念 | 第8页 |
二、我国信访制度的演变 | 第8-10页 |
三、信访问题出现的原因 | 第10-11页 |
四、信访机构的设置 | 第11-12页 |
五、信访存在的现实合理性 | 第12-13页 |
第二部分 涉法信访及其存在的原因 | 第13-24页 |
一、涉法信访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涉法信访特征 | 第14-15页 |
三、涉法信访的现状 | 第15-16页 |
四、涉法信访存在的原因-司法权威的缺失 | 第16-24页 |
(一) 司法权威的缺失的原因之一—我国法院制度设置的不完善 | 第16-19页 |
(二) 司法权威的缺失的原因之二—司法不独立 | 第19-20页 |
(三) 司法权威的缺失的原因之三—司法不公 | 第20-21页 |
(四) 司法权威的缺失的原因之四-传统思想的影响 | 第21-24页 |
第三部分 司法权的性质与司法权威的概念 | 第24-34页 |
一、司法权的性质及其特征 | 第24-30页 |
(一) 司法权的性质 | 第24-26页 |
(二) 司法权的特征 | 第26-30页 |
二、司法权威的概念与特征 | 第30-34页 |
(一) 权威的概念 | 第30-31页 |
(二) 司法权威的概念 | 第31-32页 |
(三) 司法权威的内涵 | 第32页 |
(四) 司法权威的特征 | 第32-34页 |
第四部分 涉法信访制度的改造与司法权威的确立 | 第34-50页 |
一、司法权威的确立的具体条件要求 | 第34-46页 |
(一) 独立的司法权 | 第34-37页 |
(二) 终局性裁判权 | 第37-39页 |
(三) 司法审查权 | 第39页 |
(四) 藐视法庭制裁权 | 第39-40页 |
(五) 法官具有魅力型权威 | 第40-42页 |
(六) 司法公正 | 第42-44页 |
(七) 裁判执行 | 第44-46页 |
二、对涉法信访的制度改造设想 | 第46-50页 |
(一) 依据司法权威确立的条件对法院制度的进行完善 | 第46-48页 |
(二) 在确立司法权威的过程中逐步废除涉法信访制度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