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我国光电子产业的技术选择及对策研究

提要第1-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40页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第16-19页
     ·问题的提出第16-18页
     ·研究意义第18-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35页
     ·技术选择文献综述第19-25页
     ·适度技术的技术选择第25-32页
     ·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相关研究第32-35页
   ·论文主要内容及基本结构第35-38页
   ·研究的方法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2章 技术选择相关理论与方法综述第40-66页
   ·技术选择理论的基础第40-45页
     ·技术哲学理论第40-44页
     ·技术选择方法论第44-45页
   ·技术选择的相关理论第45-59页
     ·技术哲学的观点第46-47页
     ·技术预测第47-49页
     ·技术预见第49-51页
     ·技术轨道第51-56页
     ·技术跨越第56-57页
     ·技术路线图第57-59页
   ·灰度预测方法第59-65页
     ·灰色预测的概念简介第59-60页
     ·灰度关联度理论第60-61页
     ·灰度预测理论第61-62页
     ·模型检验第62-63页
     ·GM(1,1)残差模型及应用第63-64页
     ·适用性判别和分析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3章 技术选择的理论模型研究第66-91页
   ·产品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第66-73页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第66-68页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第68-70页
     ·高技术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技术创新特征第70-73页
   ·生命周期理论的洛仑兹曲线模型第73-76页
     ·洛仑兹曲线第73-74页
     ·频度空间生命周期理论意义的讨论第74-76页
   ·技术发展模型及技术轨道转辙证明第76-84页
     ·逻辑斯蒂曲线模型及技术选择第76-81页
     ·技术选择中的技术轨道转辙第81-84页
   ·创新动态过程的瓶颈模型第84-90页
     ·A-U模型的量化说明第85-86页
     ·动态创新过程理论的模型第86-88页
     ·对动态创新过程理论的量化第88页
     ·创新动态模型的判据第88-89页
     ·判据的使用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4章 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研究第91-113页
   ·技术选择的界定第91页
   ·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第91-94页
   ·技术选择的主体确定原则第94-95页
   ·技术选择的目标原则第95-104页
     ·企业层面的技术选择第96-97页
     ·产业方面的技术选择第97-98页
     ·国家层面的技术选择第98-104页
   ·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原则第104-106页
   ·高技术产业的技术选择原则第106-111页
     ·高技术产业技术选择的特性第106-107页
     ·高新产业技术发展的准则第107-109页
     ·竞争理论上的高新产业技术选择原则的设计第109-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5章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选择的指标体系第113-126页
   ·传统技术选择理论剖析第113-116页
     ·经典技术选择理论第113-115页
     ·传统技术选择理论的本质第115-116页
   ·基于技术选择的高新产业中高技术的本质特征第116-121页
     ·高技术的本质特征第116-118页
     ·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及特点第118-120页
     ·光电子产业的高技术特征第120-121页
   ·高技术产业技术选择指标体系第121-125页
     ·高技术产业技术选择的新视角第121-122页
     ·新视角下的高新产业技术选择指导原则第122-123页
     ·新视角下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选择指标体系第123-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6章 国内外光电子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126-158页
   ·光电子技术产业概况第126-130页
     ·光电子技术产业简介第126-127页
     ·光电子产业产品构成第127-130页
   ·国外光电子技术产业发展概况第130-139页
     ·国外光电子产业经济规模第130-134页
     ·国外光电子产业产品构成分析第134-136页
     ·光电子产业总体发展趋势分析第136-139页
   ·我国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第139-146页
     ·吉林省光电子产业现状及发展第139-142页
     ·我国光电子产业总体发展形势第142-146页
   ·我国光电子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第146-156页
     ·国内外光电子产业发展趋势概述第146-147页
     ·我国光电子产业技术状况分析第147-154页
     ·我国光电子产业基础分析第154-155页
     ·我国光电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55-156页
   ·本章小结第156-158页
第7章 我国光电子产业技术选择方案设计第158-200页
   ·光电子产业技术选择的总体思路第158-159页
   ·国外光产业技术发展路线概述第159-164页
     ·产业关键产品技术第159-162页
     ·产业关键工艺技术第162-163页
     ·国外光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第163-164页
   ·光电子产业技术轨道特征分析第164-167页
     ·光电子产品构成比的关联度分析第164-165页
     ·光电子产品构成比的聚类分析第165-166页
     ·光电子产品构成比的因子分析第166-167页
   ·激光技术发展轨道的理论分析第167-170页
     ·1997-2005 年全球激光产品的统计分析第168-169页
     ·固体激光技术轨道转辙的分析第169-170页
   ·激光技术创新动态过程分析第170-173页
     ·激光产品的聚类分析第170-172页
     ·激光产品的主成分因子分析第172-173页
   ·我国光电子技术产业的技术选择第173-199页
     ·根据文献对光电子技术发展的评价与分析第173-182页
     ·我国光电产业技术选择的方案第182-199页
   ·本章小结第199-200页
第8章 我国光电子产业关键技术选择与发展对策第200-238页
   ·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准则第200-204页
   ·日本制定的光存储技术路线图的启示第204-206页
   ·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下的关键技术选择第206-207页
   ·激光关键技术及选择第207-215页
     ·激光制造和加工技术第207-208页
     ·激光医疗技术第208-212页
     ·光通信技术第212-215页
   ·液晶显示领域关键技术及选择第215-218页
   ·LED关键技术及选择第218-226页
   ·太阳能关键技术及选择第226-234页
   ·我国光电子技术发展对策研究第234-236页
   ·本章小结第236-238页
第9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第238-242页
   ·研究工作总结第238-240页
   ·未来研究展望第240-241页
   ·结束语第241-242页
致谢第242-243页
参考文献第243-258页
附录1 Mathcad2000 计算灰色关联度程序第258-259页
附录2 Mathcad2000 计算GM(1,1)残差预测模型程序第259-263页
附录3 Mathcad2000 计算模型误差检验程序第263-264页
附录4 2003 年和2004 年激光器构成比汇总表第264-26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265-266页
摘要第266-269页
Abstract第269-272页

论文共2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素用量对春玉米碳水化合物形成和积累的影响
下一篇:供应链管理下武钢洗煤库存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