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18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7-12页 |
三、概念辨析 | 第12-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内容框架与主要观点 | 第15-18页 |
第一章 美日同盟关系的历史演进 | 第18-34页 |
一、美日同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 第18-23页 |
二、美日同盟关系的短暂“漂流”及调整 | 第23-27页 |
三、“9·11”事件后美日同盟关系的新变化 | 第27-34页 |
第二章 美日同盟关系的要素分析 | 第34-68页 |
一、战略意图——同盟关系的政治牵引 | 第34-42页 |
二、军事合作——同盟关系的强力基石 | 第42-56页 |
三、经济联系——同盟关系的必要纽带 | 第56-63页 |
四、价值与心理认同——同盟关系的内在动力 | 第63-68页 |
第三章 美日同盟关系的效能评估 | 第68-79页 |
一、推动美国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 | 第68-71页 |
二、对日本实现国家战略形成正负效应 | 第71-76页 |
三、对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产生深刻影响 | 第76-79页 |
第四章 美日同盟关系的内在矛盾 | 第79-96页 |
一、战略基础和目标定位隐含冲突 | 第79-84页 |
二、军事及情报合作存在矛盾与猜忌 | 第84-86页 |
三、经济摩擦的隐患并未消除 | 第86-87页 |
四、价值观差异与社会心理隔阂不容忽视 | 第87-92页 |
五、美日同盟关系的走向 | 第92-96页 |
第五章 美日同盟关系中的中国因素 | 第96-146页 |
一、中美日三边互动的历史轨迹 | 第96-98页 |
二、冷战后中美日三边关系的基本特征 | 第98-101页 |
三、美日强化同盟关系对中国的影响 | 第101-113页 |
四、中国的应对战略与策略 | 第113-146页 |
结语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77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77-178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178-181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181-184页 |
后记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