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山带内古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8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11-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硅质岩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内容、技术路径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技术路径 | 第16页 |
| ·主要的工作量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江南造山带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22页 |
|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8-19页 |
| ·区域地层发育特点 | 第19-20页 |
| ·区域构造格架 | 第20页 |
| ·区域构造演化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早古生代硅质岩的成因及背景 | 第22-35页 |
| ·硅质岩的成因 | 第22-29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23-24页 |
| ·地球化学特征 | 第24-29页 |
| ·常量元素特征 | 第24-27页 |
| ·微量元素特征 | 第27-28页 |
| ·稀土元素特征 | 第28-29页 |
| ·硅质岩的形成背景 | 第29-32页 |
| ·常量元素特征 | 第29-30页 |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0-32页 |
| ·讨论 | 第32-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晚古生代硅质岩的成因及其背景 | 第35-50页 |
| ·硅质岩的成因 | 第35-43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35-39页 |
| ·地球化学特征 | 第39-43页 |
| ·常量元素特征 | 第39-41页 |
| ·微量元素特征 | 第41-43页 |
| ·稀土元素特征 | 第43页 |
| ·硅质岩的形成背景 | 第43-47页 |
| ·常量元素特征 | 第43-45页 |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5-47页 |
| ·讨论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构造演化与硅质岩的地球化学响应 | 第50-57页 |
| ·华南地区构造演化 | 第50-56页 |
| ·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硅质岩的地球化学响应 | 第51-53页 |
| ·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硅质岩的地球化学响应 | 第53-55页 |
| ·燕山期逆冲推覆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