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高优势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引言第9页
   ·杂种优势的概念第9页
2. 文献综述第9-14页
   ·杂种优势利用概况第9-10页
   ·国内外杂交棉的发展概况第10-11页
   ·棉花杂种优势的表现第11页
   ·棉花抗虫性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4-18页
   ·供试材料第14页
   ·田间试验设计第14-15页
   ·试验方法第15-16页
     ·产量性状第15页
     ·纤维品质第15页
     ·抗病性鉴定第15-16页
     ·种子受害率比较第16页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16页
     ·光和速率测定第16页
     ·农艺性状调查第16页
   ·统计分析第16-1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18-32页
   ·产量性状分析第18-21页
     ·皮棉、子棉产量第18-19页
     ·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第19-21页
   ·纤维品质分析第21-23页
     ·上半部平均长度第22页
     ·纤维整齐度第22页
     ·断裂比强度第22页
     ·马克隆值第22-23页
     ·纤维伸长率第23页
   ·棉花抗性鉴定分析结果第23-25页
     ·对枯萎病的抗性比较第23-24页
     ·田间红铃虫抗性比较第24-25页
   ·农艺性状方差分析结果第25-28页
     ·株高第25-26页
     ·衣指第26页
     ·子指第26-27页
     ·果枝层数第27-28页
     ·脱落率第28页
   ·生理指标测定结果分析第28-30页
     ·光和速率第28-29页
     ·叶绿素含量第29-30页
   ·重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0-32页
     ·产量性状各重要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第30页
     ·纤维品质和病指、种子受害率等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第30页
     ·棉花重要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第30-32页
5. 小结与讨论第32-36页
   ·参试材料杂种优势的表现第32-34页
     ·产量方面第32页
     ·产量构成因素第32页
     ·纤维品质第32-33页
     ·抗性表现第33页
     ·农艺性状第33页
     ·生理指标第33-34页
   ·不育系的表现第34页
   ·优良组合及亲本第34页
   ·相关性分析第34-35页
   ·抗虫杂交棉的前景展望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朱熹的王道思想
下一篇:论霍布斯的国家观--国家权力的绝对性与有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