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21页 |
·聚苯乙烯泡沫造成的资源环境问题 | 第9-10页 |
·废 EPS的回收状况 | 第10-20页 |
·泡沫塑料的识别和分选 | 第10-13页 |
·废旧塑料的识别 | 第11页 |
·废旧塑料的分选 | 第11-13页 |
·废弃 EPS的消泡减容 | 第13-14页 |
·直接利用再生 | 第14-15页 |
·改性利用 | 第15-20页 |
·物理改性 | 第15-16页 |
·化学改性 | 第16-19页 |
·裂解回收单体或油品 | 第19-20页 |
·设计思路 | 第20-21页 |
第2章 废聚苯乙烯的降解机理 | 第21-32页 |
·引言 | 第21-23页 |
·热降解 | 第23-24页 |
·解聚反应 | 第23页 |
·无规断链反应 | 第23-24页 |
·主链不断裂的小分子消除反应 | 第24页 |
·氧化降解 | 第24-27页 |
·氧化降解的机理 | 第24-25页 |
·影响氧化降解的因素 | 第25-27页 |
·光降解与光氧化降解 | 第27-28页 |
·机械降解和超声波降解 | 第28页 |
·聚苯乙烯的降解机理 | 第28-32页 |
第3章 聚苯乙烯泡沫降解实验 | 第32-48页 |
·实验原料与仪器装置 | 第32-33页 |
·溶剂的选择与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35页 |
·溶剂的选择 | 第33-34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35页 |
·实验步骤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6页 |
·没有任何添加剂下的聚苯乙烯的降解 | 第35-36页 |
·氧化降解 | 第36-41页 |
·反应时间对氧化降解的影响 | 第36-37页 |
·BPO用量对氧化降解的影响 | 第37-38页 |
·反应温度对氧化降解的影响 | 第38-39页 |
·BPO添加方式对氧化降解的影响 | 第39-40页 |
·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氧化降解最佳条件 | 第40-41页 |
·催化氧化降解 | 第41-46页 |
·NaY型沸石与 HY型沸石对 PS催化氧化降解的影响的比较 | 第41-42页 |
·反应时间对催化氧化降解 PS的影响 | 第42页 |
·试剂用量对降解的影响 | 第42-43页 |
·反应温度对催化氧化降解的影响 | 第43-44页 |
·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催化氧化降解的最佳条件 | 第44-46页 |
·BPO添加方式对催化氧化降解的影响 | 第46页 |
·本章小节 | 第46-48页 |
第4章 EPS胶粘剂的制备 | 第48-69页 |
·序论 | 第48-50页 |
·实验 | 第50-58页 |
·实验药品 | 第50-55页 |
·溶剂的选择 | 第50-51页 |
·引发剂的选择 | 第51-52页 |
·乳化剂的选择 | 第52页 |
·增塑剂的选择 | 第52-53页 |
·接枝单体的选择 | 第53-54页 |
·增稠剂、增粘剂和消泡剂的选择 | 第54-55页 |
·填料的选择 | 第55页 |
·实验仪器 | 第55-56页 |
·实验过程与装置 | 第56页 |
·性能测试 | 第56-58页 |
·外观 | 第56页 |
·粘度 | 第56页 |
·PH值 | 第56页 |
·拉伸剪切强度 | 第56页 |
·固含量 | 第56-57页 |
·耐水性 | 第57页 |
·接枝率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8页 |
·有关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58-63页 |
·引发剂 BPO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58-59页 |
·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59页 |
·反应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59-60页 |
·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60页 |
·引发剂与单体对接枝反应的比较 | 第60-61页 |
·PS降解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61-62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2-63页 |
·有关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 第63-68页 |
·填料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PVC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 第64页 |
·用水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PH值和搅拌速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 第65页 |
·降解程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最优配方的探索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