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社会评价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水利工程社会评价范畴 | 第10-11页 |
·水利工程社会评价的必要性及特点 | 第11-13页 |
·水利工程社会评价国内外研究动态概述 | 第13-16页 |
·国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社会评价 | 第13-14页 |
·我国水利工程社会评价现状 | 第14-15页 |
·水利工程社会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水利工程社会评价方法及指标选取 | 第17-23页 |
·水利工程社会评价方法综述 | 第17-20页 |
·定量分析法 | 第17页 |
·定性分析法 | 第17-18页 |
·有无对比法 | 第18页 |
·综合评价法 | 第18-20页 |
·水利工程社会评价单项分析指标 | 第20-23页 |
·地区发展影响 | 第20-21页 |
·改善社会环境 | 第21页 |
·改善生态环境 | 第21-22页 |
·对自然资源利用影响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 | 第23-30页 |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3-25页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3页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步骤 | 第23-24页 |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25页 |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25-30页 |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原则 | 第25页 |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 第25-26页 |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26-27页 |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27-30页 |
第四章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30-39页 |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 第30-32页 |
·人工神经网络定义 | 第30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 第30-31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 | 第31-32页 |
·水利工程社会评价神经网络模型 | 第32-39页 |
·神经元模型 | 第32-33页 |
·神经网络 | 第33页 |
·水利工程社会评价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33-39页 |
第五章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社会评价 | 第39-56页 |
·概况 | 第39-40页 |
·工程概况 | 第39页 |
·自然情况 | 第39-40页 |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44页 |
·地区经济发展影响 | 第40-42页 |
·改善社会环境 | 第42-43页 |
·改善生态环境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页 |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4-52页 |
·社会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 第44-45页 |
·确定各单因素权重值 | 第45页 |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45-48页 |
·合成权重 | 第48-50页 |
·确定各因素隶属度 | 第50页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52-56页 |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52-54页 |
·径向基( RBF)函数网络模型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3页 |
附录 B(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课题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