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13-19页 |
| 1.材料 | 第13-14页 |
|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 ·实验条件 | 第13页 |
| ·实验药品 | 第13页 |
| ·实验试剂 | 第13-14页 |
| ·主要仪器 | 第14页 |
| 2.方法 | 第14-19页 |
| ·实验分组 | 第14页 |
| ·步骤 | 第14-15页 |
|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 第15页 |
| ·指标检测及方法 | 第15-18页 |
| ·胃液量、胃液酸度的测定 | 第15-16页 |
| ·胃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 第16页 |
| ·胃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16页 |
| ·胃组织D、G细胞检测 | 第16-18页 |
| ·D、G细胞检测所用试剂 | 第16-17页 |
| ·D、G细胞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 ·结果判断 | 第18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18-19页 |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19-28页 |
| 1.一般形态学观察 | 第19-22页 |
| ·肉眼观察 | 第19-20页 |
| ·光镜观察 | 第20-22页 |
| 2.各组对胃溃疡大鼠胃液分泌量、总酸度、总酸排出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 3.各组对胃溃疡大鼠胃蛋白酶排出的影响 | 第23页 |
| 4.D细胞、G细胞检测结果 | 第23-28页 |
| 三、讨论 | 第28-35页 |
| 1.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 2.中医理论依据 | 第29-30页 |
| 3.疏肝和胃丸方药组成、方解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30-32页 |
| ·组成 | 第30页 |
| ·方解 | 第30-31页 |
| ·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31-32页 |
| 4.从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来探讨疏肝和胃丸作用机理 | 第32-33页 |
| 5.从形态学方面探讨疏肝和胃丸的作用机理 | 第33-35页 |
| ·保护胃粘膜 | 第33-34页 |
| ·D细胞、G细胞的变化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