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环境价值核算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 第14页 |
·为制定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 第14页 |
·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 第14-15页 |
·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5页 |
·改进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41页 |
·土地资源环境价值认识过程 | 第19-23页 |
·研究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土地资源环境价值的认识过程 | 第21-23页 |
·土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 | 第23-28页 |
·土地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价值功能 | 第23-25页 |
·土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 第25-2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8-41页 |
·自然资源价值研究与生态价值的研究 | 第28-33页 |
·环境污染损失的研究 | 第33-38页 |
·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研究 | 第38-41页 |
第三章 土地资源环境价值核算理论基础 | 第41-54页 |
·土地资源环境价值核算理论 | 第41-45页 |
·资源环境观 | 第41页 |
·劳动价值论 | 第41-42页 |
·存在价值论 | 第42-43页 |
·边际效用价值论 | 第43-44页 |
·均衡价值论 | 第44-45页 |
·国内学者对资源环境价值的阐述 | 第45-46页 |
·环境价值计量 | 第46-54页 |
·直接市场法 | 第46-48页 |
·替代市场法 | 第48-51页 |
·或有估计法 | 第51-53页 |
·成果参照法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土地资源环境价值构成分析与核算内容体系 | 第54-68页 |
·传统的土地资源价值构成 | 第54-55页 |
·环境价值构成 | 第55-60页 |
·五分型分类 | 第55-57页 |
·二分型分类 | 第57-58页 |
·本研究的土地资源环境价值构成 | 第58-60页 |
·土地资源环境价值核算体系内容 | 第60-61页 |
·土地资源环境核算的指标体系 | 第61-68页 |
·指标的选择 | 第61-62页 |
·指标的确定 | 第62-68页 |
第五章 土地资源环境价值核算方法 | 第68-85页 |
·土地资源环境价值核算的基本原则 | 第68-70页 |
·土地资源环境价值核算范围 | 第70-71页 |
·土地资源环境价值核算方法 | 第71-85页 |
·土地资源价值核算 | 第71-73页 |
·土地资源生态价值核算 | 第73-76页 |
·土地资源环境纳污价值 | 第76页 |
·土地环境污染损失 | 第76-77页 |
·土地生态破坏损失 | 第77-85页 |
第六章 土地资源环境价值核算实例研究 | 第85-109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85-89页 |
·地理位置 | 第85页 |
·行政区划 | 第85页 |
·人口 | 第85-86页 |
·地形地貌 | 第86-87页 |
·气候 | 第87页 |
·生态环境基本状况 | 第87-89页 |
·数据来源及核算方法 | 第89-91页 |
·云南省土地资源价值核算 | 第91-92页 |
·云南省土地资源生态价值核算 | 第92-96页 |
·云南省土地生态环境状况 | 第92-94页 |
·云南省土地生态价值 | 第94-96页 |
·云南省土地资源环境纳污价值核算 | 第96-97页 |
·水域纳污价值 | 第96-97页 |
·其他生态系统纳污价值 | 第97页 |
·云南省土地资源环境污染损失核算 | 第97-99页 |
·大气污染导致的损失 | 第97-98页 |
·水污染损失 | 第98页 |
·固体废弃物占地损失 | 第98-99页 |
·农药污染损失 | 第99页 |
·云南省土地生态破坏损失核算 | 第99-105页 |
·云南省生态破坏情况 | 第99-101页 |
·土地生态破坏损失核算 | 第101-105页 |
·土地资源环境综合核算与结果分析 | 第105-109页 |
·土地资源环境价值综合核算 | 第105-107页 |
·土地资源环境价值分析 | 第107-10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3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9-11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111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