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5页 |
| ·矿区概况 | 第8-9页 |
| ·矿床研究史 | 第9-13页 |
| ·选题依据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工作量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区域与矿床地质特征 | 第15-42页 |
| ·地层 | 第15-16页 |
| ·构造 | 第16-32页 |
| ·断裂 | 第17-28页 |
| ·褶皱 | 第28-29页 |
| ·刺穿体 | 第29-32页 |
| ·节理裂隙 | 第32页 |
| ·构造控矿型式 | 第32-33页 |
| ·岩浆活动 | 第33-35页 |
| ·蚀变作用 | 第35页 |
| ·矿产分布与矿体特征 | 第35-42页 |
| ·区域矿产分布 | 第35-37页 |
| ·矿床矿体特征 | 第37-42页 |
| 第三章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第42-56页 |
| ·流体包裹体概述 | 第42-44页 |
| ·包裹体样品采集及实验条件 | 第44-47页 |
| ·样品采集及制备 | 第44-46页 |
| ·实验设施 | 第46-47页 |
| ·包裹体类型 | 第47-50页 |
| ·各成矿阶段与空间位置包裹体岩相特征 | 第50-51页 |
| ·其它岩相特征 | 第51-56页 |
| 第四章 流体包裹体物理化学条件研究 | 第56-73页 |
| ·包裹体测温 | 第56-58页 |
| ·均一温度 | 第58-60页 |
| ·时间关系 | 第58-59页 |
| ·空间关系 | 第59-60页 |
| ·盐度 | 第60-61页 |
| ·时间关系 | 第60页 |
| ·空间关系 | 第60-61页 |
| ·密度 | 第61-63页 |
| ·流体捕获压力与深度估算 | 第63-65页 |
| ·包裹体气体成分 | 第65-68页 |
| ·成矿流体氧逸度(fo_2)、Eh及pH | 第68-70页 |
| ·成矿流体来源 | 第70-73页 |
| ·流体包裹体成分 | 第70-71页 |
| ·C、H、O同位素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总结 | 第73-81页 |
| ·各成矿阶段与空间位置包裹体特征 | 第73-77页 |
| ·与其它矿床对比 | 第77-79页 |
| ·与我国主要沉积改造矿床对比 | 第77-78页 |
| ·与中昆阳群各含矿层位对比 | 第78-79页 |
| ·成矿流体迁移形式与沉淀机制 | 第79-81页 |
| 结语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7-88页 |
| 附录B 图版 | 第88-96页 |
| 附表 | 第96-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