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海绵及其放线菌天然产物提取、活性诱导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1页
   ·海绵天然产物的研究第10-14页
     ·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概况第10-12页
     ·海绵及其天然产物研究概况第12-13页
     ·我国海绵天然产物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海绵天然产物的一般研究方法第14页
   ·海绵相关微生物研究现状第14-21页
     ·海绵活性物质的微生物来源第14-15页
     ·海绵体内的微生物第15-17页
     ·海绵体内微生物对海绵的重要意义第17-18页
     ·海绵相关微生物来源的活性物质研究第18-21页
   ·抗生素筛选新方向第21-23页
     ·改进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21页
     ·利用稀有放线菌分离抗生素第21-22页
     ·利用海洋微生物分离抗生素第22页
     ·诱导微生物产生新的活性物质第22-23页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第23-24页
     ·利用混合培养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第23页
     ·利用混合培养降解污染物第23-24页
     ·混合培养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4页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计划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1页
第二章 南海海绵 Axinella sp.的化学成分研究第31-40页
   ·引言第31页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31-33页
     ·样品第31-32页
     ·试剂和仪器第32-33页
   ·实验方法第33-35页
     ·浸提,浓缩样品第33页
     ·正丁醇层的分离第33-34页
     ·海绵 Axinella sp.的分离纯化流程图第34-35页
   ·结果与讨论第35-37页
     ·正丁醇层的分离结果第35页
     ·化合物1 的结构鉴定第35-36页
     ·化合物2 的结构鉴定第36-37页
     ·对分离纯化流程的讨论第37页
   ·小结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第三章 海绵放线菌活性菌株筛选及活性物质提取第40-54页
   ·引言第40页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40-41页
     ·实验材料第40-41页
     ·试剂和仪器第41页
   ·实验方法第41-45页
     ·抗菌活性的测定第41-43页
       ·牛津杯法测抗菌活性第42-43页
       ·琼脂块法测抗菌活性第43页
     ·海绵放线菌抗菌活性初筛第43页
     ·海绵放线菌抗菌活性细筛第43-44页
     ·124 发酵液的制备第44页
     ·发酵液的萃取、浓缩第44页
     ·粗提物的分离纯化第44-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52页
     ·放线菌抗菌活性初筛结果第45页
     ·放线菌抗菌活性细筛结果第45-47页
     ·放线菌124#批量发酵及活性物质粗提第47页
     ·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第47-51页
       ·分离具体过程第47-50页
       ·分离纯化流程第50-51页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51页
       ·化合物124-11 的结构鉴定第51页
       ·化合物124-13 的结构鉴定第51页
     ·关于两种化合物的讨论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4页
第四章 无活性海绵放线菌活性诱导研究第54-66页
   ·引言第54页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54-55页
   ·实验方法第55-58页
     ·筛选无活性放线菌菌株第55-56页
     ·共培养实验第56-57页
     ·发酵液诱导活性实验第57-58页
     ·共培养与诱导产生活性物质的比较第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4页
     ·筛选无活性放线菌菌株第58-59页
     ·测试菌株在共培养模式下的抗菌活性第59-60页
     ·测试菌株在共培养模式下的代谢产物谱第60-61页
     ·测试菌株在发酵液诱导模式下的抗菌活性第61页
     ·测试菌株在发酵液诱导模式下的代谢产物谱第61-63页
     ·共培养和发酵液诱导的比较第63-64页
   ·小结第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第五章 总结论第66-68页
附录第68-75页
作者简介及发表文章目录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化乳腺X线机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二苯基亚砜、苯甲酸及高氯酸稀土四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