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论 | 第1-21页 |
·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8-2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1-42页 |
·数学问题提出 | 第21-26页 |
·“问题”及“数学问题”的界定 | 第21-22页 |
·“好问题”的若干标准 | 第22-23页 |
·有关“问题提出”的理解 | 第23-26页 |
·教育学对问题提出的研究回顾 | 第26-29页 |
·“问题提出”教育研究的早期发展 | 第26-27页 |
·当代对“问题提出”教育研究的多样化探索 | 第27-28页 |
·近二十年“问题提出”的相关研究 | 第28-29页 |
·述评 | 第29页 |
·心理学对问题提出的研究 | 第29-32页 |
·问题提出与创造性 | 第29-30页 |
·问题提出的认知模式 | 第30-31页 |
·有关“问题提出”促进学生理解的研究 | 第31页 |
·问题提出的策略 | 第31页 |
·述评 | 第31-32页 |
·数学教育对问题提出的研究 | 第32-38页 |
·问题提出与数学理解的研究 | 第32-33页 |
·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关系的研究 | 第33-34页 |
·问题提出的认知策略研究 | 第34-35页 |
·问题提出的培养及教学模式研究 | 第35-36页 |
·述评 | 第36-38页 |
·“基于问题提出的数学学习”的提出 | 第38-42页 |
·对数学的理解 | 第38页 |
·对数学学习的理解 | 第38-40页 |
·基于问题提出的数学学习 | 第40-42页 |
第3章 理论基础 | 第42-46页 |
·哲学基础 | 第42页 |
·教育学基础 | 第42-43页 |
·心理学基础 | 第43-46页 |
·“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支架理论” | 第43-44页 |
·自我监控理论 | 第44-46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46-54页 |
·研究问题和研究阶段 | 第46-47页 |
·研究问题的进一步阐述 | 第46-47页 |
·研究阶段 | 第47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47-48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48-49页 |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48-49页 |
·学校的选取 | 第49页 |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第49-52页 |
·资料的收集 | 第49-51页 |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51-52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2-54页 |
·研究的思想框架的局限性 | 第52页 |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第52-53页 |
·研究者本人的局限性 | 第53-54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一:解决问题前提出问题 | 第54-73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54页 |
·研究方法 | 第54-57页 |
·研究方法 | 第54页 |
·研究对象 | 第54页 |
·研究材料 | 第54页 |
·测试程序 | 第54-55页 |
·分析框架 | 第55-57页 |
·研究结果 | 第57-71页 |
·提出问题的类型 | 第57-59页 |
·不同类型学生提出问题的差异分析 | 第59-62页 |
·从“解决问题”看两者之间的关系 | 第62-64页 |
·从提出问题的来源看两者之间的关系 | 第64-66页 |
·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不相关的成因分析 | 第66-68页 |
·学生的声音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第6章 实证研究二:解决问题中提出问题 | 第73-88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73页 |
·研究方法 | 第73-75页 |
·研究方法 | 第73页 |
·研究对象 | 第73页 |
·研究材料 | 第73-74页 |
·研究程序 | 第74页 |
·分析框架 | 第74-75页 |
·研究结果 | 第75-87页 |
·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 第75-77页 |
·不同类型的问题在学生探究中的作用 | 第77-80页 |
·从学生解决整个问题的过程看支架的必要性 | 第80-84页 |
·讨论 | 第84-85页 |
·学生不能解决问题的因素分析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第7章 实证研究三:解决问题后提出问题 | 第88-103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88页 |
·研究方法 | 第88-89页 |
·研究方法 | 第88页 |
·研究对象 | 第88页 |
·研究材料 | 第88页 |
·研究程序 | 第88页 |
·分析框架 | 第88-89页 |
·研究结果 | 第89-103页 |
·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 第89-93页 |
·从学生提出问题的探究过程看学生思维空间的变化 | 第93-96页 |
·从学生“解决问题”看两者之间的关系 | 第96-99页 |
·学生提出问题的成功与困难分析 | 第99-100页 |
·教师与同伴在促进学生探究中的作用 | 第100-103页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综合讨论 | 第103-115页 |
·研究结果 | 第103-104页 |
·对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关系的思考 | 第104-106页 |
·对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之间关系研究的反思 | 第104-105页 |
·对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其他方面的认识 | 第105-106页 |
·对基于问题提出的数学学习方式的思考 | 第106-115页 |
·解决问题前的问题提出 | 第106页 |
·解决问题中与解决问题后的问题提出 | 第106-113页 |
·基于问题提出的三种学习方式的比较 | 第113-115页 |
第9章 启示 | 第115-124页 |
·对课程的启示 | 第115-116页 |
·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 第116-124页 |
·转变教师的数学观念,是实施问题提出教学的前提 | 第116-117页 |
·改进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第117-118页 |
·在解决问题中养成问题提出的习惯 | 第118-119页 |
·教会学生一些问题提出策略,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 | 第119-121页 |
·从影响形式问题提出的因素看提高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 | 第121-122页 |
·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提高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 | 第122-123页 |
·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的培养要协调发展 | 第123-124页 |
第10章 展望 | 第124-125页 |
附录 | 第125-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9页 |
后记 | 第149-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