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形软岩流变性态及其在隧道工程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岩石流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评述 | 第14-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岩石室内流变试验研究 | 第22-38页 |
·岩石三轴流变试验 | 第22-25页 |
·试验装置 | 第22-23页 |
·岩性特征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25-30页 |
·轴向流变变形 | 第25-29页 |
·受蠕变影响的应力—应变曲线 | 第29-30页 |
·粘弹性流变模型研究 | 第30-36页 |
·广义Kelvin模型的回归拟合 | 第31-33页 |
·幂律型蠕变模型的回归拟合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收敛约束法 | 第38-96页 |
·收敛约束法的发展 | 第38-47页 |
·收敛约束法的应用 | 第47-49页 |
·围岩特征曲线的确定 | 第49-52页 |
·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围岩特征曲线 | 第52-78页 |
·工程概况 | 第52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52-55页 |
·二维弹塑性分析 | 第55-59页 |
·二维粘弹塑性分析 | 第59-63页 |
·考虑应变软化的二维粘弹塑性分析 | 第63-70页 |
·三维粘弹塑性分析 | 第70-78页 |
·支护特征曲线的确定 | 第78-86页 |
·几种常用支护的特征曲线 | 第80-85页 |
·支护效果评价 | 第85-86页 |
·支护设置前的洞壁径向位移 | 第86-92页 |
·收敛约束法在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4章 隧道支护结构设计优化 | 第96-136页 |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 | 第96-98页 |
·乌鞘岭隧道工程概况 | 第98页 |
·乌鞘岭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 第98-100页 |
·乌鞘岭隧道围岩流变性态表现及其认识 | 第100-105页 |
·弹塑性数值分析及支护结构优化 | 第105-115页 |
·计算模型 | 第106-108页 |
·支护结构优化 | 第108-115页 |
·粘弹塑性数值分析及支护结构优化 | 第115-128页 |
·计算模型 | 第117-121页 |
·流变计算时间 | 第121-122页 |
·支护结构优化 | 第122-128页 |
·对优化结果的进一步考证 | 第128-134页 |
·洞壁变形 | 第128-130页 |
·初支围岩压力 | 第130-132页 |
·二衬接触压力 | 第132-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40页 |
·结论 | 第136-138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0页 |
作者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