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概述 | 第15-18页 |
·Cypher~(TM)支架 | 第15-16页 |
·Firebird~(TM)支架和Partner~(TM)支架 | 第16-17页 |
·Taxus~(TM)支架 | 第17-18页 |
·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的缺陷 | 第18-19页 |
·药物洗脱支架的改进和发展 | 第19-26页 |
·新型支架平台 | 第19-22页 |
·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涂层 | 第22-23页 |
·用于药物洗脱支架的其它药物 | 第23-24页 |
·新颖的药物洗脱支架设计 | 第24-26页 |
·血管支架未来展望 | 第26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PTMC-PEG共混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29-40页 |
·引言 | 第2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9-3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设备 | 第29-30页 |
·PTMC-PEG共混薄膜的制备 | 第30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0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0页 |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分析 | 第30页 |
·薄膜的亲疏水性分析 | 第30页 |
·薄膜体外降解行为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 | 第31-37页 |
·FTIR | 第31-32页 |
·XRD | 第32-33页 |
·DSC | 第33-34页 |
·薄膜亲疏水性 | 第34页 |
·薄膜体外降解行为 | 第34-37页 |
·分析和讨论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PTMC-PEG共混薄膜体外生物相容性评价 | 第40-51页 |
·引言 | 第4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0-4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0页 |
·设备 | 第40-41页 |
·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 | 第41页 |
·血小板粘附数量的定量评价-LDH(乳酸脱氢酶) | 第41页 |
·血小板激活程度的定量评价(GMP140) | 第41-42页 |
·纤维蛋白原变性试验 | 第42-43页 |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检测 | 第43页 |
·体外内皮细胞粘附实验 | 第43页 |
·体外平滑肌细胞粘附实验和DAPI细胞核染色和α-actin骨架染色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4-48页 |
·血小板粘附 | 第44页 |
·LDH | 第44-45页 |
·GMP-140 | 第45页 |
·纤维蛋白原变性 | 第45-46页 |
·PT和TT | 第46-47页 |
·体外内皮细胞粘附 | 第47页 |
·体外平滑肌细胞粘附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PTMC/PEG共混薄膜装载他克莫司的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及平滑肌细胞粘附增殖研究 | 第51-61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2-53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2页 |
·设备 | 第52页 |
·载药薄膜的制备 | 第52页 |
·载药薄膜FTIR分析 | 第52页 |
·载药薄膜体外药物模拟释放 | 第52-53页 |
·载药薄膜体外血液相容性实验 | 第53页 |
·载药薄膜体外抗平滑肌细胞粘附和增殖行为评价 | 第53页 |
·实验结果 | 第53-58页 |
·载药薄膜FTIR分析 | 第53-54页 |
·载药薄膜体外释放行为 | 第54-55页 |
·载药薄膜体外抗凝血评价 | 第55-57页 |
·载药薄膜体外抗平滑肌细胞粘附和增殖行为评价 | 第57-58页 |
·分析和讨论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起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