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隧道概述 | 第11页 |
·隧道通风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隧道通风的发展 | 第12-13页 |
·国内外隧道通风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隧道通风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隧道通风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隧道通风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 第17-29页 |
·隧道施工阶段通风的方式及特点 | 第17-22页 |
·风管式通风 | 第18-20页 |
·巷道式通风 | 第20-21页 |
·风墙式通风 | 第21-22页 |
·隧道运营通风 | 第22-28页 |
·隧道运营通风方式及特点 | 第22-26页 |
·纵向式通风 | 第23-24页 |
·半横向式通风 | 第24-25页 |
·全横向式通风 | 第25-26页 |
·通风方式选择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隧道通风空气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9-45页 |
·隧道内气体流动的相关理论 | 第29-34页 |
·理想流体的假定 | 第29-30页 |
·气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 第30-31页 |
·气体运动的微分方程 | 第31-32页 |
·恒定流动的伯努利方程 | 第32-34页 |
·非恒定流动的伯努利方程 | 第34页 |
·对流传质理论 | 第34-40页 |
·传质的基本概念 | 第34-36页 |
·传质的基本方式 | 第34-35页 |
·对流传质的物理机理 | 第35页 |
·浓度的概念 | 第35-36页 |
·扩散定律 | 第36-38页 |
·扩散基本定律——斐克定律 | 第36-37页 |
·扩散系数 | 第37-38页 |
·气体扩散系数的查普曼-恩斯科格(Chapman-Enskog)理论 | 第38页 |
·对流传质简化模型 | 第38-40页 |
·CFD 理论基础 | 第40-44页 |
·CFD 的概念 | 第40-41页 |
·计算流体力学的能力和限制 | 第41-42页 |
·计算流体力学的工作步骤 | 第42-43页 |
·计算方法及求解过程 | 第43-44页 |
·AirPak 软件简介 | 第43-44页 |
·计算方法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污水穿山隧道自然通风工程的实例分析 | 第45-57页 |
·项目建设概况 | 第45页 |
·污水穿山隧道通风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 第45-46页 |
·污水隧道地域气象参数及通风设计参数 | 第46-47页 |
·通风设计方案的选择 | 第47-50页 |
·施工阶段的通风设计方案 | 第47-49页 |
·通风量的计算 | 第47-48页 |
·风压的计算 | 第48页 |
·通风设备的选择 | 第48-49页 |
·隧道运营时期的通风设计方案 | 第49-50页 |
·运营时的非维护阶段通风 | 第50-56页 |
·自然风引起隧道内空气流动的原因及理论分析 | 第50-51页 |
·隧道内空气流动的能量守恒方程 | 第51页 |
·无竖井隧道空气流动数学模型及定量计算 | 第51-53页 |
·有竖井隧道空气流动数学模型及定量计算 | 第53-56页 |
·隧道内Ⅱ部分气流方向向下 | 第54-55页 |
·隧道内Ⅱ部分气流方向向上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相似理论及模型试验原理 | 第57-72页 |
·量纲分析 | 第57-59页 |
·相似理论 | 第59-64页 |
·相似理论基本概念 | 第59页 |
·相似定理 | 第59-60页 |
·力学相似性原理 | 第60-61页 |
·几何相似 | 第60页 |
·运动相似 | 第60-61页 |
·动力相似 | 第61页 |
·相似准则 | 第61-63页 |
·模型律 | 第63-64页 |
·隧道内空气动力学相似性的推导 | 第64-68页 |
·基本假设与简化条件 | 第64-65页 |
·稳态流动与对流传质控制方程组 | 第65-66页 |
·原型流动 | 第65页 |
·模型流动 | 第65-66页 |
·相似性分析 | 第66-67页 |
·自模理论 | 第67-68页 |
·试验模型几何尺寸确定 | 第68-70页 |
·阻力相似准则 | 第68-69页 |
·变态模型 | 第69-70页 |
·风机功率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污水隧道通风模型试验 | 第72-120页 |
·试验模型的制作 | 第72-77页 |
·模型尺寸 | 第72-73页 |
·有害气体的选择 | 第73页 |
·试验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73-74页 |
·试验设备和仪器 | 第74-77页 |
·试验设备 | 第74-76页 |
·试验仪器 | 第76-77页 |
·试验步骤及测量参数 | 第77-83页 |
·试验装置的安装 | 第77-78页 |
·测试整个系统的密闭特性 | 第78页 |
·试验调试 | 第78-80页 |
·试验测试 | 第80-83页 |
·试验模型数值模拟 | 第83-84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83页 |
·网格的生成与质量 | 第83页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83-84页 |
·数值计算湍流方程的选择和离散格式 | 第84页 |
·试验测量结果及分析 | 第84-105页 |
·分析试验结果方法和意义 | 第84-85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85-104页 |
·无支管情况下的通风 | 第85-101页 |
·模拟结果与试验测试风速对比分析 | 第85-91页 |
·模拟结果与试验测试二氧化碳浓度对比分析 | 第91-101页 |
·有支管系统通风试验 | 第101-104页 |
·“一送二排”通风情况 | 第101-102页 |
·“二送一排”通风情况 | 第102-104页 |
·试验结论 | 第104-105页 |
·硫化氢气体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105-114页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106-112页 |
·无支管情况下通风状况 | 第106-108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08-110页 |
·有支管情况下的通风 | 第110-112页 |
·“一送二排”通风数值模拟 | 第110-111页 |
·“二送一排”通风数值模拟 | 第111-112页 |
·结果分析 | 第112-114页 |
·实际隧道通风的模拟分析 | 第114-118页 |
·隧道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114-115页 |
·边界条件的设定及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115-116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16-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